返回

长安十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章 城楼与儒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需工部数日之功,一个成名高手可得十余年打磨,这笔账这样算,还真是赚大了。

    可惜,时若闻见过的风沙实在太多,这种近乎盲目乐观的账本,当中症结不要太多。江湖高手讲气度的,或许和你正面打,正要无耻起来,日行千里逃窜别处,你军伍行军粮草辎重真耗起来,说不定就是国力亏损的大祸。

    说到底,耗不起三字,才是当今江湖的底气,寻常高手或许还会被这笨重床弩针对,至于那些顶尖高手,要么神龙见首不见尾,让朝廷无力针对,要么踏踏实实做顺民,否则举国之力,让你寝食难安,简直易如反掌。

    别的不说,建国早年有位江湖豪侠,自恃武艺非凡,艺高人胆大,偏偏不愿大隐于市,就那么堂而皇之娶妻生子,滋事作乱,他倒是轻松,那会巡捕司也没空查他,可碧落楼轻松查出他家族底细,一个一个上门拜访,朝廷还下令,有提供衣食住行给他的,以谋反论处,诛九族。最后逼得他在哀牢山自尽。

    不过这些话时若闻也只是心中想想,自然不会折了燕北知的面子,更不敢在这大内里贬低朝廷的诸位大人,故而也只是笑着点点头罢了。

    燕北知腰杆挺直几分。时若闻好奇道:“此处是龙脊,那城头应当是第三等的黑云喽?”

    燕北知点点头,沉吟片刻,朝城头一指,沉声道:“依照规矩,应当请时大人上城楼一观。”

    时若闻看一眼操练正忙的禁卫军,笑着道:“这里不需有人看着?”

    燕北知对此话颇为不屑,“我禁军皆是精锐,练军之时也无须时刻监督,否则与江湖悍匪有何差别。”

    时若闻没理会他的嘲讽之意,笑着点点头。“那便请燕统领带路吧。”

    燕北知径直转身,大步向前,只不过步伐未免太大,时若闻一时觉得有些好笑。

    从城楼上眺望长安,鳞次栉比,秩序井然。其间车马行人,贩夫走卒,江湖百业,尽皆一目了然。时若闻一时生出豪迈之感,远望朱雀门,真好比一只振翅神鸟。而在这城楼上看朱雀大道,可见街道之上大块青石,两侧青砖绿瓦,向南眺望,隐约可见长安几座高楼,甚至隐约看得见巡捕司的那片槐林。

    紫禁城方圆千里,燕北知领着时若闻绕城一周,其上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张守城床弩,时若闻手扶墙垛,笑着道:“这紫禁城,真不愧紫禁二字。”

    燕北知一言不发,继续带他走。时若闻从这城墙之上,向内可直望紫禁城一应宫殿楼阁,不过当初建城时的工匠自然有这个考虑,后三宫中地势较低,又有高墙绿荫,隐约是见不着什么春光旖旎的。

    不过远望紫宸殿全景和殿前广场,以及那近百根汉白玉望柱,倒是真有宏伟意。紫宸殿砖瓦具是肃穆色,从城楼上,看得见紫宸殿重檐上那享誉于世的二十八只戗兽,钦天监当初为此和礼部争执不下,礼部要遵循古法“走九”,钦天监要以星宿做戗兽,后来还是太祖拍板定下。

    而远望太子东三宫,成三足鼎立,博物宫具右,正阳宫居左,谦抑宫居上,时若闻深深看了一眼,装作不经意问道:“东宫怎的没什么人?太子还没回来?”

    燕北知的回答简略的很,

    “太子殿下明日才回。”

    时若闻点点头,继续向前走。

    走到城墙正东,可见旭日东升,将长安城照的生气勃勃,高楼知寒意,可惜仲夏时,倒也相得益彰。时若闻有些无奈地看了一眼脚步飞快的燕北知,再向下看,便看到自己最初去的那座古怪林园。

    时若闻脚步放缓几分,细细看着下边的林木。才发现林子入口外,是一段复杂迷宫式的路,他大致推演片刻,发现是没有路可走的,一时有些好奇,忍不住细看。

    燕北知大步向前,忽的发现时若闻落在不远处,不情不愿地回来,闷声道:“这段叫‘莫回头’,若是皇上不在林子里,这路是走不通的。”

    时若闻微微颔首,好奇道:“奇门手段?”

    燕北知点点头,“太宗时建的,这些宫墙都有机括操控。”

    时若闻微微一笑,不再多问。

    走到宫城西边,眼看就要走完一周时,时若闻有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

    “燕统领,”时若闻指着下边一座废弃宫殿,好奇道:“这是何处?”

    燕北知瞥一眼他指的方向,“原名锦帆城,后名烟霞宫,早就弃之不用了。”

    时若闻虚心求教,“哦?这是为何?”

    燕北知不耐烦道:“时大人,宫廷中的许多事情,是不讲理也没原由的。也别多问,这种废止不用的,多半是冷宫,喏,不远处还有座绮陌楼,也这个原由。”

    时若闻倒是不耻下问,“那再请问燕统领,这烟霞宫是否久不居人了,我看着荒芜的很。”

    燕北知说道:“皇上的家务事有皇后娘娘管着,现在的后宫也不是当初三宫六院的规模,这儿已经很久没有人了。”

    时若闻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

    这座烟霞宫,倒是很有些古怪。燕北知做统领的时间也不短了,他说没人住,多半是没人住的。可惜,时若闻见过的荒废房屋宫殿不少,少有这烟霞宫这般,荒无人烟的有些过分了吧。时若闻佯装不经意瞧向那座宫殿,隐约看到当中杂草横生,几棵约莫得有三人合抱的树,枝繁叶茂。偶尔一阵风过,吹落檐角灰尘。

    时若闻随口问道:“这烟霞宫为何不修一修,有些破旧,是不是不合这紫禁城的格局?”

    燕北知冷笑一声,“想不到时大人还精通风水玄学,失敬失敬。这烟霞宫和先皇有关,有旨在那儿的,不许旁人进去。自然荒芜。”

    时若闻点点头,也没问他为何这种荒废多年的宫殿为何连只雀鸟都没有,与人而言是荒芜,于禽鸟而言岂非良木。

    这些事情与他而言其实并非首要,他真正要关心的,是东宫那座博物宫,墨家当初号称“遍物不博,不足于游”,这座宫殿也是当今藏有各式典籍最多的几处,称得上来者不拒。开国时太祖将这宫建在太子居所,大概也是存了这心思。自古帝王尊贵,从来都是坐镇都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可惜大多真如北辰那般高高在上,不食肉糜。

    时若闻回到紫禁城楼之上,远远瞧见朱雀门前多了几个礼部官员,大张旗鼓,似乎在准备什么,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