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汉之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五十七章:大结局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祥封妻荫子啊!”

    “莫要走了李岩那个狗头军师!”

    “逮住高一功,那小子往东跑了。”

    “兄弟别乱来,咱们也是自己人,咱们的千总就是‘红旗军’。”

    “我们的大当家是罗汝才,我们早就向‘红旗军’投诚了。”

    “行行行,别磨蹭了,赶紧的,争取抓住高迎祥换来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带领老营心腹出现在南城的高迎祥实在没想到连撑半天都做不到,整个西安城里全是逮拿自己的吼声,以往都是处变不惊的他,此时此刻有一种陷入人民战争汪洋中的无助。

    如今三十六计中唯有“走为上”可用,高迎祥不含糊,立刻带领老营心腹打马逃窜。

    可是西安陷入重重包围,还能往哪儿跑?

    此时高迎祥后悔不迭,终于明白西安城将要成为他的葬身之地,面对层层叠叠涌上来的人群,他仰天长叹,满嘴苦涩。

    无他,因为那些嘶吼着要擒拿他的都不是“红旗军”,而是曾经的自己人,现在的敌人。

    高迎祥的老营兄弟们跟叛乱的流寇撞在一起混战一场,也仅仅是半个时辰过后,地上躺倒了两三千具尸体,几千流寇跪在地上双手抱头乞降。

    曾经搅得大明风雨飘摇的造反教父歇菜了,他的脑袋被一个叫做耿大的强壮流寇抢到了,尸体被一群渴望功劳的流寇瓜分……

    李岩没有被活捉,他被流着泪的邢红娘一刀捅死,邢红娘也是用这把刀自己抹了脖子……

    崇祯十三年结束了,汉民族的苦难也同时宣告结束,亿万汉人将要迎来一个全新的“大汉帝国”,博大精深的汉文明将要影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大汉帝国”武威元年,开国皇帝黄汉接受百官朝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京城好戏连台,百万军民官宦一直庆贺了半个多月。

    正月十八,五万完成了收复西安的“红旗军”和依旧保留建制的白杆兵在房连栋、顾准、陈奇瑜、杨小锤、马祥和等等文官武将率领下南下。

    他们行军路程将要超过四千里,计划在三月中旬到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三月底将要联合驻扎海南岛的“红旗军”和整编的地方军发动迟到了二百年的平叛之战。

    收复故土,恢复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全取安南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余县是卢象升、陈奇瑜、房连栋、顾准以下十万将士们的任务。

    憨子、孙传庭依旧留在陕西清缴流寇余孽。

    已经军阀化的贺人龙戏剧性的中计被孙传庭擒获,老孙依旧如同历史上那般直接斩下贺人龙的脑袋瓜立威,原大明甘肃镇、固原镇、宁夏镇、延绥镇诸将被吓得不轻。

    仅仅花了一个月时间,整治陕西三边的工作就完成了,一万余原明军边军骑兵和三万余步兵被收编,三成人马得到了“红旗军”正兵待遇。

    新朝新气象,得以加官进爵的文武百官不知凡几,太多拥有军功的将领得到爵位,可惜不是每个人都乐滋滋接受封赏,最起码秦良玉就是如此。

    她据不接受“大汉帝国”蜀国公的爵位,依旧穿着大明服饰,准备率领人马前往京师要个说法。

    解铃还须系铃人,黄汉知道谁才能够说服愚忠的秦良玉。

    二月底,“大汉帝国”信王朱由检上朝后被“武威”帝点名交代任务,三天后,信王率领三百护卫离开京师前往西安颁旨。

    圣旨没有什么特别内容,依旧是册封秦良玉“大汉帝国”蜀国公,但是颁旨的天使换成了信王朱由检。

    秦良玉不是依旧忠于大明吗?没关系,送信王朱由检前往陕西跟她见面,倒要看看得到了秦良玉的支持,朱由检会不会生出夺回皇位的心思。

    为了确保信王安全到达目的地,王承恩全程陪同,大内总管方正化亲自带队,三百侍卫一大半来自于御前,其中就有曾经在陕西搅得大明不得安宁的黄定国。

    黄汉指示方正化、黄定国,莫要急着赶路,留出时间让信王设身处地瞧一瞧大好河山,让他多多接触升斗小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方正化、王承恩陪着信王如同旅游般上路一个月,期间在北直隶见到了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听到了太多欢声笑语。

    在河南、陕西也看到了经历过战火后正在重建的水利设施,还有不少拔地而起的工厂。

    动辄上万人的大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给人带来的震撼何其大也,下台的崇祯也不例外。

    母亲不肯折腰,不肯接受“大汉帝国”爵位,被封一等侯爵的马祥麟何其尴尬?“大汉帝国”皇贵妃秦妡怡也是左右为难。

    谁知春花烂漫之时,更加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原大明崇祯皇帝如今的“大汉帝国”信王朱由检居然来到了陕西。

    “大汉帝国”信王应该是位列第三,地位仅次于武威帝黄汉和太上皇黄沂州,黄勇、黄义、黄昂这三位武威帝的亲兄弟和“谨慎晓鑫”、“真理永恒”八位皇子都没有得到亲王爵位。

    黄勇由于拥有赫赫战功被册封为“汉威郡王”,黄义封爵“宣威郡王”,黄昂得到了镇国将军爵位,八位皇子未成年,学习为主,没有爵位。

    皇亲国戚第一猛将憨子进爵秦国公,宋鹏飞进爵晋国公,不求军功一心一意杀敌的王志诚进爵北国公。

    秦良玉、徐明扬、杨大年、黄四方、郑孝文、高有谋、张扬、桑羽、刘奋勇、房连栋、施大瑄等等文官武将一共十八人都分别拥有一、二、三等公爵。

    “大汉帝国”爵位同样可以世袭罔替,但是袭爵一次降三等,这就意味着完全靠祖荫,三四代后基本上就没了。

    马祥麟、孙传庭、陈奇瑜、赵坤、李若琏、刘之伦、谷如山、沈明、顾奎、毛承禄、何勇庆、黄春生、尚可义、黄龙、沈宪宜等等三十六人位列侯爵。

    获得伯爵的有刘四海、王根生、黄农生、杨谷、裴大能、赵十三、靳明虎、顾吉祥、郑学武、吴有性、李中梓、俞飞、彭怀义、李惟鸾、张凤仪、李三娘子、秦蓉等等七十二人。

    “大汉帝国”的爵位对应着待遇和荣誉,跟权力不挂钩,权力跟职务相对应,没有良田万顷作为封地,而是按月发放真金白银。

    公爵、侯爵、伯爵都分三等,如憨子这样的一等国公,除了他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