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汴梁城皇宫上书房头发略微有些白色的皇帝惊奇看着眼前那不厚的文本,御桌下的五位大臣人手一本,面面相觑,像是谁也不敢相信。甚至有人望了一眼外边的烈日,看今日的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水调歌头?六殿下?醉酒戏南唐?这些事都是平时那个吊儿郎当的六殿下干出来的?
“水调歌头?这真是小六所为?”赵奢作为自己儿子的父皇,犹然不敢置信,掂量掂量手里不重的密奏说道,面色有些古怪,语气有些心虚。
“奴婢不敢欺瞒陛下,确实是六殿下所作所为。”怀恩在一旁欠了欠身体,低声回答道,大总管的面上表情也有些新奇古怪。谁也不敢把这么一首大气禀然的诗词与那位十六岁的少年联系起来。
“哈哈。”赵奢朗声而笑,乐不可支。怪不得他高兴,大赵皇室祖上出身可不算高贵,开国皇帝赵破不过一府军校尉。是当时大唐的下级军官,所以大赵皇室一直被南唐同胞视为武夫暴发户。只知道砍人的蛮横之辈,文事上碌碌无为。今天终于在大赵皇室里面出了一个能吊打南唐大家的奇葩,还真正的把南唐大家的脸扇得啪啪响,好好地替大赵出了口恶气,虽然不能明言也阻止不了赵奢的兴奋,可见平时南唐把大赵这个皇帝恶心得多过分。
“没想到小六还有这个水平,平时可没见他显山露水啊。这词做的也大气,方显我皇家气度。一人闹遍红袖招,还让那个名声遐迩的柳如诲哑口无言,吐血而退。哈哈,有意思,有意思。”赵奢笑声一直都没停过,兴奋不已。把小六放出去惹事看来是个明智之举啊,省得这小子一天有事无事老在宫里气自己,出去咬别人多好。
“陛下。”怀恩在一旁逗趣地说道,“六殿下此次大展雄风,力克南唐名声遐迩的学问大家,着实为我大赵挣下不少面子。”
“哼!南唐那帮腐儒,视我大赵为学问荒芜之地。”赵奢不满的皱皱眉头,显然在这方面平时吃了南唐那帮学问大家的不少闲气,“今日好了,千里迢迢跑来我大赵被打脸。一曲水调歌头逼得柳如诲哑然无声。我看以后谁在敢轻视我大赵文字。先胜了我儿再说!”
“陛下说得极是。”
“可惜了,我儿用的是化名。不然朕可真要好好手书一封送于南唐皇帝。这老家伙年年弄些新出诗词给朕气受。好像我大赵无人一般!”无法实行可阻止不了赵奢意淫一番,“不过是手下献上来的诗词,朕这可是亲儿子。我看你这老货还有脸!怕是南唐皇帝会发出生子当生赵家子的感叹。哈哈。”
怀恩见皇帝难得如此高兴,眼睛一转提议道:“陛下,要不咱们明文天下,水调歌头的作者赢鼎就是我大赵六皇子赵铭,如何?”
“恩?”谁知道皇帝斜着眼看她,想起赵铭那倔强的性格就有些头疼,贸然生事还不知道赵铭会怎样去闹,站在大街上来一首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又不是他做不出来的,到时候大赵皇室脸都丢尽了,可那赵铭恐怕不在乎,还是...算了吧。哎...
赵奢语气有些幸灾乐祸调戏自己的大管家:“朕到不反对,倒是小六发飙的时候朕就说是你的主意?”
“哎呦,陛下还是饶了奴婢吧。”想想赵铭那发起飙来连皇帝都怼的脾气,怀恩脸色一苦,赶紧求饶。虽然知道六殿下不会真把自己怎么样,可也奈何不了他那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手段啊。
这时站在下面一直默默无言的五位上书房大臣实在看不下去自家陛下不要脸的吹捧,重点根本不在这里。一首好词而已,就算天花乱坠于国力又有何干?能锦上添花可不能雪中送炭啊。南唐嘲笑大赵为文学荒芜之地,我大赵何尝不是看不起南唐一片靡靡之音?皇帝这是太过得意了!
为首的何至卿皱起眉头,根本不顾及会不会触到皇帝的霉头,上前一步躬身启禀:“陛下,国有词家,盛世添花固然欣喜。然于国力却不多大作用,望陛下且收起心思,六殿下那三国优劣论才是强国指路之道。”
“咳咳。”赵奢脸色一红,有些得意过头了,自己这帮手下也是,就不容朕多高兴一翻?直接添堵,“何爱卿说的是,就众卿家看来,这三国优劣论说得可有道理。”
见皇帝醒悟,何至卿不为己甚,退回到自己的位置,让给同僚发言。
“字字玄机,头头是道。”中书令吴书上前一步拱手,抢先发声,“六殿下如洞若烛火,看得明明白白,纵观赵唐燕三国百年来战争交往。南唐令出多门,门阀节度使暗中串联,朝廷有心无力。屡次进犯连大江上解烦一军都无法突破,不足为虑。”
“西燕侵犯势头十足却后继无力,秦凤路,永兴路二路军民众志成城,誓死抵抗。不知搅碎了多少尸骨。如今二路堡垒遍地,边民成军,足以抵挡西燕军司。西燕虽不时入侵可不得前进一步,可严防之放置一边。”
“我大赵虽然四面皆敌,百年以来可有陨落之忧。足见我大赵得天时之稳。”皇帝赵奢脸红了红,知道吴书故意没提二十年前的伐燕之败,给皇家留着面子。
“故臣以为,六殿下先北之策乃金玉良言。东北契丹实力远远弱于我大赵,之所以没被我大赵远驱大漠,一是契丹一直与西燕同气连枝,互相呼应。二来也是我大赵不甚重视的原因。认为契丹不过一地之患,过于轻视。结果就是这小小的契丹每每关键时刻就跳出来牵制我大赵兵力,让人烦不胜烦。”
吴书刚说完,中书左臣薛令出列点头赞同自己的顶头上司说道:“现大赵东北虽有长城在手,可当地气候寒凉,土地贫瘠,军民甚少。长城防线也是年久失修,契丹年年寇边掠劫,不停再放我大赵之血。微臣也赞同先解决这最易解决的契丹为上。”
“唔。众卿之言有理。可有什么方略?”赵奢点点头认可了上书房五大臣已经统一的看法,问到。
“可学秦凤路,永兴路二路做法,修筑堡垒加强兵力步步为营,蚕食契丹的休养之地。”尚书右丞张留提议道。
还没等皇帝发话,何至卿就苦笑着摇头说道:“不可,秦凤,永兴二路修筑堡垒就已经让户部叫苦连天,头疼不已。要是在上京州与东京州再次修建堡垒,怕朝廷负担不起。户部要撂担子不干了!而且驻守的兵员又从何而来,再征兵?户部的日子真的不用过了?”何至卿一直以来就是负责国内的粮商一事,户部的底子如何,他一清二楚。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