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回80当大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转业安排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叶纨出国后的第二天,顾骜回到学校后,韩婷就找到了他,通知他跟其他准备转业的同志一起,去京西宾馆处理相关手续,以及参加转业动员会(对顾骜而言是调换明年的实习挂靠单位)。

    她给顾骜透底的时候,措辞跟叶纨提前告诉他的那些小道消息差不多。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算完。

    韩婷又非常负责任地问起了顾骜的志愿:“本来对口实习都是部里直接安排的,我看你挺有主见,也有才华,尊重一下你自己的意见。”

    顾骜挺感动,觉得韩老师太关照自己了:“那我有什么选择呢?”

    韩婷显然是做过功课、回答得轻车熟路:“这次接收的部门很多。但军方和国防那些口子,不是你能去的。剩下的主要是宣传、对外贸易,还有其他各个实业部门的外事局;这几个我觉得你都能胜任,看你自己倾向了。”

    “宣传部门我就不考虑了。”顾骜先否决了一个,他虽然写了两篇牛逼社论,成了典型,但自己的斤两自己清楚,那都是真要是常年在叽歪战线上战斗,肚里根本没货。

    然后,他下意识就问:“对外贸易部门,是商务……呃,对外经贸部么?”

    “哪来的对外经贸部,就是对外贸易部。”韩婷诧异地纠正,想不通那个错误的名称,是怎么被顾骜捏造出来的。

    顾骜其实也有印象,被韩婷一提醒,马上就改口了。

    前世的他,确实知道03年之前,商务部的前身叫对外经贸部。但并没有考据过这个对外经贸部又是哪一年出现的。

    目前看来,至少1979年只有对外贸易部,没有“经”字。

    韩婷稍微给他解释了几句贸易部的职权,顾骜就听懂了其与后来商务部的区别:

    对外贸易部是个只负责管理实体货物进出口贸易的衙门,而不管任何对外服务贸易、乃至技术合作、知识产权合作。

    这么一来,就没多少空间给他这个前世的理工科生发挥了,他又不是念国贸的。

    顾骜还是倾向于搞点儿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一个例子:“韩老师。您也知道的,我曾经参与过制氦机国产化的项目,假如将来国家发现这项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有对外技术授权的价值。那么相关的组织工作,应该是哪个部门负责牵头的呢?”

    顾骜当然知道“膜法制氦机”的技术是国际领先的,但国内如今连专利法都没有,所以他只能用假设的语气问。

    也幸亏改开之前国内非常闭塞,老爹的厂子造出原型机后都没对外卖过、只是根据中央订单做了一套而已,也没人发表过相关论文,所以至今外国人都还不知道这个技术的存在,也才没有被抢注。

    (当然,即使被抢注了,只要中国国内直到84年都没有专利法,那么国产货还是可以在国内卖的,只是出口可能有障碍。)

    韩婷想都没想:“对外技术合作?那要看具体是哪个部门的技术了。目前国家从一机部到四机部,都有外事局。一轻部二轻部有涉外司。你爸那个厂是一机部管的吧,那就得找一机部外事局。”

    这种管理模式,外行人看了恐怕都会觉得有些混乱,但当时国内事实就是如此。

    也正是后来中央意识到了这里的政出数门,才把对外贸易部与各个工业部的对外技术合作管理单位合并,于1982年组成了外经贸部。

    顾骜便下了决心:“那我可以在一机部外事局实习么?学校没规定在那里实习,将来毕业后就一定要在那里工作吧?”

    韩婷:“没规定,不过你也别想太多,资历是自己的,如果能实习和工作一个单位,升迁也快。你不会想浪费前途吧?”

    顾骜:“没这个意思,我就随便问问政策。”

    韩婷:“那好,我就按这个给你开介绍信了。”

    顾骜非常感激:“谢谢。”

    韩婷一张一弛地摆了个脸色:“你也别松懈。这只是先把意向定了。跟越南人的战争结束之前,你的实习机会还是挂在外交部这边的。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好好完成最后一程任务。我们外交部只有调走的人,可没有逃兵!”

    顾骜表示理解。

    鹰派的最后一班岗还没站完呢。

    ……

    第二天,顾骜一大早赶到京西宾馆。

    那儿其实离外交学院很近,顾骜平时在宿舍楼顶就能望见——外交学院在玉渊潭东边,而京西宾馆在潭南面,两地之间就隔了个湖。

    那是一幢十几层的俄式建筑,60年代初竣工的,在当时的京城市中心,算是非常高大的地标了。

    不过京西宾馆内部,顾骜到京城读了一年大学,却是一次都没进去过。只知道那里是军方的招待所。

    跟着人流进去后,顾骜在一间大会议厅里,看到了足足十几个“摊位”,分别写着诸如“军-委”、“国F部”、“宣C部”、“对外贸易部”之类的招牌。

    当然,绝对比后世人才市场的摊位要正式得多,气场布局都完全不一样,非常安静,也绝对不存在混乱。

    而且大家的大致去向都已经定好了,并不是来“找工作”的。只在具体岗位设定方面还有些细节要聊聊,然后才好调整。

    而多数的部委,甚至只是聊一两句,就收了材料、把待遇级别订好,然后剩下的等转档案后再慢慢定——这在当时也是很常见的,要不也不至于一个正职后面配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副职。

    很多时候,接收部门并不考虑被塞进来的人到底适合做什么,只是先保证行政级别待遇不降低,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顾骜很低调地拿着介绍信,来到一机部外事局的摊位上。

    他观察了一下,发现可以用门可罗雀形容,一个排队的都没有。

    其他几个技术部门的外事局,情况也差不多。

    看来,因为外交部里那些老式鹰派外交官,很多是部队转来的,完全不懂技术、一点理工科基础都没有。去了工业类部门的外事局,很多事情也做不了,才导致了这种情况。

    如今又懂外事工作经验、又懂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简直是凤毛麟角。

    他也就大大方方把材料摆在接待人员桌上:“同志您好,我是外交学院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