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序幕。传说,到了春秋晚期,鲁国的孔子和少正卯两个人都在开班讲学: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奴隶主阶级“礼治“的奴隶社会;而以少正卯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主张变法革新,建立新兴地主阶级法治的封建社会。后来听少正卯讲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孔子的学生也来了一部分,孔门出现了“三盈三虚“,气得孔子大骂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少正卯在讲学中很快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公认的“闻人“(名人)。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司寇,代行宰相职务,传说他给少正卯加上了“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等罪名,把他捕杀了,并把他的尸体示众三天。但少正卯变法革新的进步思想已经传播开了,推动了奴隶制灭亡、封建制兴起的浪潮,成为一代法家先驱。后来,新兴建制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秦始皇推行法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大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制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摘至网络百科。
鱼益又看一眼名单,接着说“太叔”:“太叔也源于姬姓,春秋时期的卫国,有个王族后代叫姬仪,排名老三,辈份按伯、仲、叔、季的大小排名,因他是王族,外人为表尊敬便称为太叔仪,太叔仪就不用多介绍了,太叔仪的子孙,以先辈的身份为荣耀,世代就姓了太叔。
……两者皆由名人起源,不然也不会得以流传。”
而二者都牵出了历史,皆从春秋开始,这也牵出了许多名人,要是如此聊下去的话,怕是明年也聊不完,但路子淑好歹是现代女性,名牌衣饰一身,心中所想也是少女怀春,再者说看鱼益也不是一个专究学术之人,一个刚步社会的大学生、一个书香门弟的富二代、一个还是赶的上潮流的公子哥,通身上下怎么看也不像个只想聊历史的大宅男吧?
其实一言一语中鱼益怎么能不明白校花的苦心,只是聊天可以,若要发展个什么的话……总觉的缺了个“天时地利人和”吧,毕竟美女鱼益也不少见,真要发展……放眼一看,除了想像古代皇帝一样雨露均沾,不然要独宠一个的特点在哪呢?
像闻人灵和太叔太平这样,名字特别一点的,过目不忘也算吧?
他在阳光下看路子淑害羞的神色,女孩子倒贴上来的,他的性子里反而会本能的后退的。
所以也不算坏男人的鱼益,没有多停留,“公事”聊完,就谢过路子淑的晚饭邀约,随便找了个理由就离开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