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镇国永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设计的这个‘新式火炮’,炮身从后到前渐渐变薄,为何?就是因为本官在看过很多火器炸裂的情况之后,发现大多是集中在火器后部火药引燃处附近,越往前就越少。所以本官在这里引入了一个‘膛压’的新词,所谓膛压就是火药燃放时对铳膛内的冲击力道,这个道理就和炉膛内点火的道理类似,越靠近火苗的位置越热。”

    “新式火炮的火药引燃处需要应对最大的膛压,所以需要最厚,而越往前这个所谓的膛压也越来越小,自然不必再要那么厚实,这样不就大大减轻了全部的重量么?”徐钦说完,这些工匠们自然也是马上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纷纷点头称是。

    “所以,希望诸位在日后的铸炮过程中多多总结各个方面的道理,各个方面都可以,包括用新的铸造手法、新的火候、新的材料、新的形制,甚至是在炮身里面加一些新的配料之类的。然后采用先小后大循序渐进的试验手段验证,最后应用到铸造的过程中,自然就能达到本官刚刚所说的要求了,毕竟说起实际铸造,诸位可比本官强。”

    对此众人自然是连连谦虚,嘴上说着不敢不敢,但是一个个胸膛都挺得更直了。徐钦也不介意时不时给他们戴一下高帽子,只要他们能够积极配合自己,比什么都强。

    “而这所有的经验,本官都要你们留下书面的记录,而且不能零散,要成套!就比如说这火炮的形制,以后统一以‘模数’为标准,这个模数专门指这火炮内径和炮管各处的厚度之比。这样一来,只要得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后续的铸造便可依样画瓢,避免一军之火炮千差万别的情况了!”

    “而诸位也请放心,朝廷也绝不会亏待真正的有功之士,只要诸位能拿出贡献,轻则赏赐财物,重则赐予官身,甚至若是真有大功,一个世袭荣恩也并非不可能。”

    此言一出,这些工匠们马上就炸锅了,即使是当着徐钦的面,嗡嗡嗡的议论之声也是连绵不绝,虽然大家都明白所谓的世袭荣恩不过是吊在天上的一块画饼,但是财物赏赐这一块却并不难。

    而这些工匠和外面的那些“野生”工匠也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子嗣本就可以“接班进国企”,所以敝帚自珍的思想要轻得多。而且这段时间以来,徐钦教给他们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已经是远超他们本身的高级黑科技了。

    在秀完了黑科技理论,并且诱导了工匠们自愿将自家的技术上交国家之后,徐钦这才专心和工匠们讨论起新式火炮铸造的实际操作问题来。

    “这次的铸造还剩下哪些问题?”徐钦虽然看到了已经冷却成形的新火炮炮身上有一个明显的缺陷,但是究竟有哪些问题,肯定还是要匠人们来进行详细解释的。

    “这次的铸造,小人以为在模具的配比上已经基本达到了您的要求。您看,这炮身的质地细腻而光洁,包括我们测量出来的外形大体也和初模几乎别无二致,内里我们也已经检查过了,至少说在质地上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次上下两片砂模的契合出了点问题,所以在这结合部可以明显看到外面有一圈突起,这便是两片模具中间的缝隙所致,而因为这个缝隙,内膛的形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法子改善这个问题,再铸一次应该就可以正式开始试射了。”

    虽然外形缺陷让徐钦有些失望,但是陈师傅的话反而是让他有些意外的惊喜,那按照这个进度,说不定还真可以赶上大阅兵。

    “好,非常好,你们也不要太急于求成,一切都要以稳妥为第一要务。另外,这个砂模的配比你们一定要按本官刚刚说的意思记录下来。这个记录不仅仅是指要多少沙配多少泥浆,加多少煤粉、木屑,而是要包括你们在试制的过程中得出来的,这些各个配料的作用,加多了会怎么样,加少了会怎么样,这些都要详尽的记录,往后若是要做其他的东西,根据这些马上便能找出合适的方向,这才是我们这次提升的最大成果。”

    “同知大人放心,小人明白您的意思了。”

    工坊的新武器和未来武器研发制造等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做完,徐钦当然是要去兵营看看自己的新军教导队的训练情况的。

    如今新军的训练已经进入最终整合阶段,除了新式火炮的研发尚未成功,不知道能不能赶上阅兵之外,其他的各项基础和实战演练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根据他的训练安排,全天共计是四个半时辰的训练内容,其中早上第一个阶段,一个时辰的全军基础队列训练。虽然从内心还是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士兵们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要领,各级军官也看到了效果,现在除了教导队之外,全锦衣卫一万多人也开始逐步推广这个训练,只不过要求相对较低而已。

    队列训练完毕之后是第二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共计两个时辰的新武器实操和防骑兵冲击适应训练的结合。

    由于二七式步枪的装备缺口依然很大,而且这些装备使用寿命也是有限的,所以暂时只能满足士兵轮流进行最低限度的适应性训练,包括持枪、瞄准等一系列内容,而每人每天实弹射击数只能达到一发全威力射击和两发半装药试射的训练量,倒是几组炮兵用旧式的大铁炮练了个够。

    好在原火器千户所的徐千户想了个办法,用竹管做了一批模型,让等待步枪实弹射击的士兵们在一旁练习装填技巧,否则说不定阅兵上还有可能暴露出装填上的问题。同时把教导队分为前后两批,轮流还有一半的人去体验骑兵冲击的快感,这样才算是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了。

    第三阶段是实战队形演练,包括各种可能遭遇的实战情况,除了骑兵集群冲击下的列阵、变阵,还有防步兵冲击战术,反弓兵战术,以及应对混合编制部队的战术。这个阶段除了教导队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陪练人员,可以说是整个锦衣卫兵营里面每天最热闹的时候了。

    而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半个时辰的“思想教育课”或者说文化课,在合理规划之下,这个文化练兵的步骤已经逐渐成型,而且不但没有引起士兵的反感,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训练内容。

    因为徐钦知道自己不可能每天都来亲自设计内容,所以直接从城里请了两个说书先生来,轮流着间隔给士兵们“讲课”。当然了,讲的内容都是经过了他的亲自审核和修订的故事和版本,都是一些能够激昂澎湃的内容。

    除此之外,文化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