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吾王李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42、要努力哟,何夕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么愤恨,却依然不敢吐露出一字。

    雅雀无声。

    静,死一般的静。

    小唐很奇怪,这首诗就连他这样不通文法的人都知道,老师孟星魂在来的路上,说故事的时候提到过,他记忆犹新,他想接下去,看到无人应答,又有些犹豫。

    小唐心中有兴奋,也有忐忑,他的手有点颤抖,也不知是手腕的伤,还是心中的期待得到满足后的意外。

    小唐看向了自己的老师孟星魂,孟星魂的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只是说了一个字:“念!”

    于是小唐顿时站起,大声念了出来:“冲天香阵透天都,满城尽带黄金甲!”

    小唐话一出口,在座的所有人都皆回头震惊的看向小唐,眼神中有着不可置信,暗叹是谁在美色面前如此不要命!

    小唐怕众人没有听清,又继续完整念了一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天都,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胆!”夏侯尚忽然大怒,一掌拍碎了身前的案桌,大喝道:“你想造反吗?”

    柳若离隔着迷离的灯火看向了脸上稚气未脱的小唐,脸上挂着莫名的笑,心中感叹,所谓英雄,也不过如此模样。

    一首诗句,在座之人,无人敢对,贪生怕死,何谈英雄!

    这首诗是神朝的禁诗,知道者莫不讳莫如深,因为此诗出自前朝太子吕轻狂之手。

    是一首著名的反诗!】

    何乐鼓掌;“你这个转折好呀,不但把我上章的对子用上了,还引用了黄巢的诗句,按在一个虚构的前朝太子上,这样修仙就不只是修仙了。”

    何夕;“黄巢是谁?是某个诗人吗?满城尽带黄金甲,我倒是熟悉。”

    何乐;“让你好好读书,你不听,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另外的一首诗。”

    李玩:“黄巢五岁时候陪老人,父亲为菊花连句,老头想找不到,他随口回答说: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黄巢父亲责怪他。于是老翁说:“他能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命令他再写一篇。黄巢回答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何夕念着这样的句子感慨道:“就算我不懂诗,也觉得这样的诗词很有气势啊,莫名的觉得霸气。”

    “妮妮不懂诗句,不过这首诗,我要背,以后何乐姐教我背诗好不好?”妮妮感兴趣了。

    “好呀,小孩子学诗词最好了,可以培养气质。”何乐笑道。

    “其实,关于黄巢还有一个典故呢,你知道正月十五为什么要挂红灯吗?”何乐问何夕。

    何夕摇头和拨浪鼓一样,这样的习俗,何夕一直以为是约定俗成的。

    何乐解释道;“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秘密入城打探,为一个老人所救。老人并告诉了黄巢攻城的方法。黄巢很感动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了!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红灯笼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

    何夕点头:“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啊。不过挂红灯笼,也只有早年的时候,小的时候才挂,自从搬进这个小区,倒也没有了挂红灯笼的条件了,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门户了。说到这个,倒是有点想父亲了。”

    何夕想起父亲,眼睛都红了起来。

    “其实端午插艾草,也和黄巢有关呢。”李玩不知道怎么安慰何夕,所以继续讲典故。

    李玩道:【黄巢的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

    当地官员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以牵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带着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

    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

    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

    在端午节那日,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妮妮;“这个黄巢最后是不是起义成功了,感觉他好像很厉害。”

    何乐;“其实黄巢的风评并不好,就连死因也成迷。”

    李玩;“他的志向就是推翻唐王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