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拾遗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蒹葭玉树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眉梢。

    王后的问题,他终于能够回答。

    “忌儿,马上就要回来了!”

    他开心地亲过妻子额头,又向昌平君大喊:“你家忌儿,天生麒麟!寡人要亲自给他接风!”

    昌平君满头雾水,秦王也想给他个惊喜,决定暂不告诉他真相。

    夜宴一半而终,忌儿的书一回来,秦王根本没心思喝酒吃肉了。

    如王后抱怨的那般,秦王真的可以一个人跟秦国过。

    他撂下所有人一溜烟跑去前殿,差人传尉缭。

    忌儿解了秦王一个难题,但毫无疑问又给秦王出了个难题。

    秦国人在魏国境内杀了楚国使臣,必将是一场外政风暴,如何应对,秦王得未雨绸缪。

    前殿,秦王6寝有两张床,一张是秦王自己的,一张是给尉缭备的。

    两个人经常各自躺在床上琢磨,有一搭没一搭唠着嗑。

    今天晚上唠到半夜的结果是,忌儿回来之后干脆派去燕国躲麻烦。

    楚国和魏国谴使来找茬,直接让他们自己去燕国找人,也给燕王喜吃个好果子。

    秦王觉得这个办法非常好,尉缭怎么会这么聪明!

    “寡人记起来了,樊於期是不是逃到燕国了,正好让忌儿顺手给解决了!”

    尉缭闻言眉毛耸动,樊於期啊,他还真有点舍不得。

    在尉缭的印象里,樊於期不贪生,也不怕死,可他为什么要逃呢?

    此时的燕国,明月夜北风冷,荆轲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蓬头垢面显牙白,樊於期笑起来,犹如熟透的黑石榴爆开一个口子。

    他狂饮一口酒,反问:“你就不怕死吗?”

    “怕。”

    “那为什么要去送死?”

    “诺。”

    樊於期不能理解剑客,他投军是为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可荆轲,好像不是。

    “我不过叛逃,就被株连全族,阖家老幼全部伏诛。先生是否想过,自己的妻儿?”

    “想过,所以只能成不能败。若非如此,我怎会来借将军人头一用?”

    “我怕死,为了活命连自己妻儿老小都不顾,你的妻儿更不值得我舍下这颗头。”

    樊於期拂袖告辞,剑取喉,袖缠锋,袍角撕裂,长剑沾血回鞘。

    剑锋避开致命处,血丝在项上串成珠线,荆轲的身手无人可破。

    樊於期只好回座继续喝酒,这一宴注定有来无还,多喝几口才够划算。

    酒入喉,如水,无色无香无味,如今什么酒到他口中都不够烈,不能忘忧更不能消愁。

    “你逃是因为秦王要杀你,秦王为什么要杀你?”

    “因为……”樊於期苦笑:“我,怕,死!”

    那一夜邯郸城外,女人和孩子全都拿起了屠刀。

    柔弱的女子让樊於期想起温柔的妻,幼小的孩子让樊於期想起襁褓的儿。

    将军不忍再下屠刀,中军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主将杨端和殒命,罪在樊於期失守。

    “我杀了十几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有,没有办法再杀下去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

    樊於期的眼睛里挂满了眼泪,像是又回到了那一夜。

    那夜手起刀落,全都是孩童的头。

    荆轲了然,道:“将军仁心。”

    “仁?”

    樊於期醉了,神思恍惚得不认识这个字了,他记起太尉上任时颁示全军的训令。

    一兵退则自溃一伍,一将退则自溃千军,千军溃后焉能保全一兵一卒?怜敌如同杀己,全军之仇也!大仁不仁,此军中第一大义。

    “我仁,仁那一时,仁到全军溃散,仁到家破人亡!呵——仁义至极呵!”

    “秦王不仁,秦法不仁,非你之过。行尸走肉了此残生,不如杀身成仁。”

    樊於期苦笑,笑得癫狂。

    “不,秦王并非不仁,秦法也非不仁,是我……是我太懦弱……当年我投笔从戎,只是听秦王说起过四个字——‘以战止战’。我曾誓死效忠于他,也曾经相信杀戮能停止杀戮。可是那天夜里,那么多孩子的血,我问我自己,自诩正义的杀戮与滥杀无辜有什么区别?秦王,他到底是在杀人,还是在救人?!或许他最终可以做到吧,但是这代价……这代价太大了!”

    樊於期梦都碎了,荆轲却在笑:“你是个书呆子,不适合从军。”

    “何出此言?”

    “只有书呆子才会想这些问题,只有书呆子才喜欢怀疑自己。”

    “是啊,只有书呆子才会想,究竟要死多少人才能给他换上一顶帝冠?”

    “不是他,也会有别人。”

    樊於期讶异了:“你看得如此明白,为何还要犯险?”

    “诺。”

    “你明知杀了他这天下会乱得更久,为何还要卖命?”

    “诺。”

    “诺?”

    “诺。”

    “疯子!”

    “你也一样。”

    “好!好!好!”

    樊於期狂然大笑,抱酒敬荆轲最后一回。

    “我注定要带着遗憾去了,还有这理不清的惑,你也不过比我晚几天而已。很快就会相见,就不跟你说送别话了。只请你,让我睁眼看到他,提醒他别忘了给我们这群卖命士子的——诺。”

    剑光映月寒,风凛凛,血潺潺。

    鲜血泼进荆轲的酒碗,血点如梅花晕染,花朵徐徐绽开,怒放殷红一片。

    荆轲捧碗饮尽血酒,一滴未曾落下。

    至此,唯一能推迟死期的,是白鸽传书承诺赴约却迟迟还未到的一位故人。

    燕王喜也已召见过使臣,那双暮年苍鹰的眼睛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哀光芒。

    燕太子丹问父王:“我燕国如今,除了求和,还能有哪一条生路?”

    没有。千万条路,都是蚍蜉撼大树。

    朝议的结果也是割地求和,用屈辱换几年和平,但愿这几年里燕国能起死回生。

    “敢问有谁愿意替燕国出使秦国,签订割地丧权之约?”

    没有。立约之人必定被举国唾弃,永世不能抬头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