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势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眼力与手艺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今日州牧府兴师动众,大开中门,据说是迎接一位西来的高僧,不少丫鬟偷偷去瞧,原本以为大德高僧即使不是天生佛相也好歹得慈眉善目,结果一看之下大失所望,回来后将这位高僧描述成了双目大如斗凶神恶煞的妖怪,大丫鬟阮亭玉赶紧出声制止这些人的胡闹,若是被人晓得她们这些下人在这里随意编排贵客,要是在家教森严的人家,被打的皮开肉绽都是轻的,之前去偷看的丫鬟抱住阮亭玉胳膊,吐了吐舌头,仍是嘴硬说那大和尚就是长得丑嘛。

    其实这小丫鬟说的倒是算不上错,生就一副金刚怒目相,在普通人的审美中,如何也称不上一声好看,不过在佛经中,此相倒是大有讲究。

    李月白在远处看着一行人到来,与中原佛教大不相同,这些人身披红色福田,头顶红色帽子,显然是藏地红教,然而其实在佛经中是没有红教这一说法的,红教也不过是为了区分黄白花三教而流传出来的中原叫法,红教原本应该叫宁玛派,据说是藏地最古老的教派,红教大法王更是精通密咒文,法力通天。

    藏历初八,在扬州城中的慈悲道场,这一行几十众红教僧人要做经忏仪式替州牧家少爷祛病祈福,不用说一定是素来信佛的州牧夫人的手笔。真到了初八这一天,慈悲道场外挤满了不少来凑热闹的百姓,披着东嘎的沙弥双手合十,劝诫百姓留在原地,不要干扰了诸位高僧的法事仪轨,不过却并没有阻止这些普通百姓在道场外旁观。原本夫人想要派私兵将这些百姓拦在道场二十里之外,还是那位红教高僧的一席话让夫人改变了做法,那位高僧说“经忏”来源于天竺佛教中的“忏摩”,如今在佛教的教义中可以为十方众生忏悔罪业,若是有源源不断的百姓来祈福祛病,同样能为少爷增添福气,这话说来未尝没有别的考量,不说只是藏传佛教之一的红教,在百姓眼中,哪怕是整个喇嘛教都远不及中原正统佛教的地位,如今能有发展信众、传播教义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几十个红教僧人先围绕道场唱起净水赞,左右分别是日光菩萨像和月光菩萨像,正中是药师像,宝盖和五色幡随风飘荡,总共七七四十九盏明灯灯火摇曳,接着众僧众忆念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再请三宝诸天,“药师八位如来天尊众,祈请降临此处赐加持,赐我具缘具信胜灌顶,遣除导向邪道寿障碍!”

    场面恢弘。

    李月白就站在围观人群中,身边不知何时钻出个小脑袋,约莫六七岁的小娃娃,被身边的妇人带出来,踮着脚探头探脑一脸好奇,看到场中的红教僧人发愿持咒,拉起身后妇人的衣角,悄悄问,阿娘,他们在说什么啊,身后只是误打误撞来到此处的妇人哪里懂这些东西,要不是方才的小沙弥苦口婆心解释,她还险些当这些一点不像寺里和尚的人是哪里来的妖魔鬼怪,要不是儿子撒欢跑了进来,她哪有心思听什么诵经,之前在三阳观里求的祛病符,被个道士吹的天花乱坠,烧成了灰喝下去,还不是用处不大?

    小娃娃没能得到回答,眼神有些黯淡,却听到正站在自己身边的和善哥哥开口解释道,“药师如来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第一愿是成就法身,第二愿是圆满报身,三四五愿修戒、定、慧,六七八愿是救度众生,九愿魔外归正,十愿解脱忧苦,至于最后两愿,则是令众生有充足衣食。”

    年纪才刚到能够上私塾的小娃娃听的似懂非懂,但最后两愿让人们有充足衣食是懂得,于是好奇问,“那这样诵经大家就都能有的吃有的穿了吗?”

    李月白微笑回答道,“当然不能。”

    小娃娃童言无忌再问道,“既然诵经不能带来吃的也不能带来穿的,那为什么人们还要诵经?”

    李月白一时间哑口无言。

    倒是身边的妇人,好歹也是在小富之家,晓得不是什么话都能随便说出口,儿子这话在一些人耳中听来可是犯了忌讳,更何况这里还是佛教的道场,好在眼前这位公子哥看着不像是恶人,妇人朝着李月白歉意一笑,将儿子紧紧揽回怀里,在妇人几番在那小娃娃看来绝对有些恐怖的眼神暗示之后,这一对母子牵着手离开。

    道场上已经开始诵念《药师灌顶真言》,如果李月白没有记错,这要诵念一百零八遍,果然等到几十遍之后,除了真心信佛的零星几个百姓,大多数人都开始失去了兴趣,这就和说书人常驻的酒馆里大家都想去凑个热闹一样,等着说书的死活不说下文,人走茶凉算是好的,脾气急的怕是都要拎起家伙打人了,再到最后这些僧众从右围着佛像旋转,道场围观的人已经去了大半。

    等着时间到了正午,两顶小轿在道场中停下,这是经忏结束之后那位红教高僧要为少爷赐福,原本修行者应在斋戒沐浴之后早进入道场,不过那位高僧说体谅少爷病体未愈,才最后在夫人的搀扶下姗姗来迟,这位有着怒目金刚相的红教僧人从手中取下天青色念珠,套在少爷手上。

    附近的几个沙弥已经开始收拾经忏结束后的用具,在交错的人群中,李月白注意到一个身披红色袈裟的光头僧人径直向着道场中心走去,僧人赤足踩在地上,穿过人群时候在一对妙龄女子面前停住,彼此不知说了什么,那一对妙龄女子蓦的脸红,低垂着头不敢再与面前人对视,最后害羞跑远,僧人偶然扭过头来,露出一张青年人的面孔,要说美艳,这天底下总能找出几个能叫本就是人间绝色的美人自惭形愧的男人来,要说气质,这天下也绝不缺出生名门正派或是王侯显贵之家气质卓绝的公子哥,但这僧人明明是唇红齿白,却自有一股阳刚正气,尤其一双与佛像相似的宽厚耳垂,颇具佛相。

    这一路自然有无数人注意到这个单看相貌就觉得不凡的僧人,在方才的经忏仪式上没见到,也只当是道场里的其他僧众,只是暗道可惜,要是这僧人参与经忏,别说要被搅动芳心的大姑娘小媳妇,就是一帮男人估计也要去跳着脚多瞅上一眼,然而有见多识广的,自然一眼看出这人一身衣服不属于比丘僧,更像是中原佛教的穿着,李月白同样好奇,按说藏传佛教与中原佛教虽然属于同源,但到了信徒香火的争夺上,一点不比江湖仇杀的你死我活来的弱,这赤足僧人出现在这里,自然不可能是特意来找这些红教喇嘛讨一杯茶水,莫非还真他娘的是上门找茬?

    隔着十几丈,为首那金刚怒目相的喇嘛与这赤足僧对视,一手竖立,手持念珠问道,“施主从何处来?”

    赤足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