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魏野仙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0章 我身非我疑是幻第(2/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无论如何,这头筹都得叫童贯拔了去。

    当然,童贯、蔡攸除了告捷请功的奏疏,亦有弹章奉上:

    “臣等闻左道乱政,奸谄之徒不可逃形,圣虑独高,则方技之士亦不能欺也。窃见清虚大夫、葆光殿侍宸许玄龄,久膺宠禄,莫著功名,本燕地之逃人,怀多诈之邪心,因知陛下深造道妙,乃伪称有制劾妖魅、增益年寿之术,外托爱君之迹,内为乱国之弊,更广结群小,谋倾朝廷,倘成祸殃,延及宫禁。臣等查访其人,具其罪二十条,望陛下特降睿旨,褫去师名,押赴有司,以塞妖妄之源云云……”

    不止弹章,身为宣抚制置使的童贯,连同蔡攸这个副使,直接丢开雄州一摊子破事,直接就回了汴梁。毕竟这死太监在赵佶身前还是有几分面子的,要在官家面前活动得趁早……

    当然,弹章也不是只有童贯和蔡攸才有资格送到赵佶案头,许玄龄联名老种小种,为伐辽告捷、诸路帅司请功、下元太一君显圣护国符瑞事伏乞圣裁,自然同样有弹章一封送上:

    “臣等伏睹河北诸路宣抚使童贯在雄州,据城自守,毫无进兵击虏之心,以至军民虚惊,抛弃随军粮草,更因关防不谨,致使辽僧普风,左道袭营。若非下元降圣,道力垂慈,则燕云不可复归,金瓯不可得全矣!臣等伏思祖宗艰难,创造基图,陛下忧勤,嗣守先业,为雪旧耻,重张天兵,然迂谬之臣因循宽弛,使军威不振,军纪隳废。陛下以赏罚之柄驭天下,如赏罚频失,将何以保太平之业?况仓廪已虚,兵旅已骄,臣等实忧之云云……”

    这样撕破脸皮的笔墨官司,要搁在过去,就算是老种小种这样的西军重将,也未必敢和童贯、蔡攸,还有站在他们身后的王黼打起来。但是多了一个许玄龄,便让西军多了几分底气——谁让官家好道来着?

    为了两家结盟事,便是被道海宗源扣押下的姚平仲一干人也都放还回来,还把姚平仲的大名写进了请功名册里,算是道海宗源递过来的橄榄枝。自然,这些事情都是以“许玄龄和之前留在燕云的旧门人”的名义进行。

    老种年纪毕竟大了,耐不得长途跋涉,但小种的身子骨还硬朗,又加上许玄龄这个当今最炙手可热的道官在,进了汴梁同样能在赵佶面前说得上话。于是一场大宋边帅间的长途赛跑,就这么直接开始了。

    大宋的党争可算是著名特产,但党争也总需要赵官家来做最后的裁判。

    但按照赵佶的轻易性情,这些破事,一撕大半年也未必能拿出个说法。最后大概还是个清楚不了糊涂了,大家围绕在官家身边,就像众星环拱北辰,一起建设丰亨豫大的和谐我大宋。

    要是有人看不清楚这个大局,还敢妄议朝局,讥刺中枢,那塞你抹布、断你仕途是绝对没商量的便是。

    ……

    ………

    汴梁城里依然是一片风云搅扰,然而大宋东南诸路的人们却要面对另外一种搅扰……

    旱季无端而至,春雨不见分毫。

    淮南、东南数路还好一些,两浙一路却是实打实的旱灾,上元未过便已然是天干物燥,不见片云,地气更是暖如蒸笼。这样的天气,就算播种下去,转眼就只能收获一把枯秧!

    台州本是多山多水之地,然而今春这场大旱下来,除了天台山主脉之外,大多都便做了癞子头山,从山头旱到山尾,眼里所见尽是枯树,连草窝窝都生得稀落落地,比那害疥癞头的乞丐也体面不了多少。春日风起,进山迎风走上半里路,回去能从头发衣服上筛出二斤细沙来。

    为了求雨,两浙路诸多州县也是绞尽脑汁,地方官统统挂起求雨悬红,不论是有道羽客还是大德僧尼,哪怕是那些吹牛角号、跳神舞的师巫,只要能求下一场甘霖,也能得了衙门举荐,有赐穿紫衣的机会!

    台州城里,每天都有一群群的道士、和尚、巫师、神婆,来来往往。

    起先是台州衙门出了告示,为求雨,严禁屠户宰杀牲畜,酒店也不得沽酒卖肉。各处宫观寺院的道士僧尼,各依教法行科念诵,又有一班教谕,照着董仲舒《春秋繁露》的旧例,结成了一座五龙坛,上面用黄泥捏了五方五色龙神,还用柳条做了龙角,贝壳做了龙鳞,看起来居然也像是五条活龙了。

    只是科仪念诵也好,五龙求雨也罢,闹了半月还是不见一滴雨落下。一个个肉铺、饭铺,倒赔了不少。

    又有个叫顾守经的村学究自告奋勇,说是“天旱不下雨,必是龙神发病,若治好了龙神,雨自然便落下来了。”

    于是满城的药材铺就倒了霉,什么麻黄、荆芥、防风、紫苏、桂枝、白芷、香薷,成斤地被官府征发,全熬成了浓浓的药汤。这顾老学究就抄起大瓢,把药汤一瓢瓢地给五龙坛上的泥龙灌下去。

    直灌得满城药铺叫苦不迭,不知多少条泥龙都给灌成了一滩黄泥,这雨啊,还是没下。

    又有人从唐诗里翻出一篇《蜥蜴求雨歌》,带着小伢儿漫山遍野抓石龙子,抓了就朝水瓮里一丢,叫童男童女穿上彩衣,拿着柳条把水瓮乱打,边打边唱:“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若滂沱,放汝归去。”

    不知打坏了多少水瓮,淹死了多少石龙子,依然是徒劳无功,倒是杀孽造得不小。

    后又来了个尖嘴猴腮的老婆子,自称在梅山学法,得了月孛星君秘传,善能呼风唤雨。那法术也邪得出奇,要找又黑又丑的年轻孕妇一个,再寻一个童男做附体仙官,穿法衣持法剑,脚踏孕妇阴门,彼此瞠目伸舌,仿佛吊死鬼附身模样。据说这般作用,便能勾招月孛星君下凡附体。

    据这婆子讲,那月孛星君乃是个黄花处女,脾气却又再暴烈不过,受不得这般侮辱,必然要呵斥龙神行云布雨做她衣裳,才好回转天庭。

    然而谁家怀胎的媳妇不是仔细调护起来,哪里肯让人这般作践?衙门里只好拿出许多公使钱当遮羞费,好说歹说选了一家贫户,才算是把这劳什子的月孛星坛布置起来。

    这一日,法坛已备,州衙大小官员在一旁凉棚里坐定,那婆子戴花擦粉,拿了一只牛角长号,上面满满地雕着符印,呜呜地吹了三声,口中唱道:“三声龙角响弯弯,仙师传书到梅山。俺这里百拜千拜,祖师那里百应千应,却要让月孛星君下凡来呀下凡来。”

    婆子这里唱,便有个后生赤着脚,仗着剑,把那大肚子的孕妇拖上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