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混制造圈的道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节 合理化建议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田东笑着说:“合理化建议并不等于kaizen,它只是kaizen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岛国企业界非常重视合理化建议,是因为它能够提高员工参与kaizen的兴趣和职业道德。”

    焦正良听了哈哈大笑:“原来大部分人对kaizen的理解都是不对的。田主管,除了合理化建议,kaizen还包括哪些?”

    田东整理了一下思路,不急不慢地说:“研究精益生产的专家们如过江之鲫,各种说法、各种理论层出不穷。不过在这个话题上,大家还是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合理化建议、质量圈小组活动、企业战略规划、准时化生产、全员生产维护、全面质量管理等等六个内容是kaizen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一提到kaizen,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想到合理化建议?”焦正良不解地问。

    “你看看其它的那几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用‘系统’来描述的,它们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相对而言,合理化建议就显得比较亲民、接地气了,推行起来也很简单,很多导入kaizen的公司总是先从合理化建议开始的,所以谈到kaizen广大员工就想到了合理化建议。我想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将合理化建议直接当成kaizen的原因吧?”

    焦正良补充说:“据我所知,第一个最早在1872年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概念的人是g国的克虏伯先生。从此之后g国企业开始陆续实施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公司中央管理、上级主管管理、团队管理等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目前合理化建议管理不仅是g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g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田主管,你觉得合理化建议活动主要有什么作用?”

    “合理化建议不仅可以让公司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还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满意度、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加快对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理化建议还有改善工作环境和气氛,促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建言献策、提高生产安全与企业形象等等作用。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们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体现在他们能够做出更多本职工作外的贡献,合理化建议就是主要的一种贡献形式。合理化建议包括所有以改进现行企业运行和管理体制,提高产品质量,简化工艺程序,节约材料和工作时间,提高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为目的的具体建议。”

    焦正良听田东这么一说显得非常兴奋:“既然这项活动这么好,公司应该将它制度化、常规化执行才对。”

    田东点了点头:“为了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很多公司都将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化,还为这个制度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如‘合理化建议制度’、‘建议奖励制度’、‘改善提案制度’、‘创造性思考制度’等等,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这些规范化的公司内部制度,旨在鼓励广大员工能直接参与公司管理,下情上达,让员工能与企业的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合理化建议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优越性,它是员工参与到公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公司运用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手段,深受企业组织的青睐。我认为,接下来我的工作重点是与相关的部门一起制定合理化建议制度,先在飞马公司组装车间推行合理化建议活动。”

    “其实我国也有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良好传统,并主要以促进技术创新、改善企业管理为目标。比如说,最早在1947年刚刚解放的小莲市就兴起了‘生产合理化运动’。不过,我觉得近几年国内公司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效果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在组装车间推行合理化建议活动,以我们员工现在的思想觉悟水平,能行吗?”焦正良显得有点信心不足。

    田东坚定地说:“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某专家说在一个公司内‘和谐关系’可以理解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前者指员工有分享公司利益的权力,后者指员工有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公司不让员工提建议,虽然对避免上下级之间的冲突、维护公司和谐团结的局面有积极意义,但可能会降低公司的生产效率、减少对员工的激励、提高员工离职倾向。对管理层来说,收不到下属员工的意见反馈,就收不到真实的、多元化的信息,影响了正确决策的效果。所以推行是必然要做的,只是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其它公司的推行效果不如人意,用这些前车之鉴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行合理化建议活动。”

    焦正良若有所思地说:“我认为合理化建议的重点不在‘建议’,而是在‘合理化’。田主管你知道,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向公司或者向管理者提建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一条建议是否符合人情、是否照顾到所有人的情面、是否理顺了各种人际关系;如果不符合人情,再好的建议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比如说关于减员增效的建议,如果有员工敢提出来,他肯定会受到身边同事攻击的:你让别的同事多干活了甚至有可能让某此同事失业了,别人能不恨你吗?还没有正式向公司提出建议,这个员工本人可能早已疑虑丛丛了,所以我认为广大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可能不高。”

    “焦工,毫无疑问你说的这些一定会发生。有专家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广大员工在正式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很少或者不提意见,却经常在私底下有很多建议或者牢骚满腹,在特定的中国国情下这种现象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合理化建议提了也白提,员工所提的建议没有下文。某些公司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过过场子的,‘活动’成了‘运动’;人微言轻的员工所提的建议不受领导重视,甚至被歪曲;由于这些建议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或者只发现问题没找到对策,无法有效地落实,时间长了就不了了之了;若要实施如购买新设备、暂停作业、调换岗位、打乱生产秩序等建议,可能会牺牲某些同事的利益,大家又不接受了。”

    “是啊,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再怎么提建议也没有用啊。”

    “可不是吗?第二个原因,员工在提建议时有畏惧情绪,不敢提建议。比如说,大多数员工都不相信管理者会替他们保密,提了好的建议却怕被报复;在两人之间关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