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4章. 孔子临危受命第(1/2)页
“国君,臣认为季桓子的话不公允。这几年鲁国到处都是需要兴修水利,营建之事更多。臣根本就没有办法分开身来,如果这次不是国君召回的话,臣此时此刻恐怕正站在大野泽旁边呢。”
朝堂之上,又响起反对之声,季桓子和鲁定公等一干人回头一看,说此话的正是大司空孟懿子。
心想,这下恐怕有好戏看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他们彼此之间又得要大吵一顿才行。
反正大家有的是时间,也不怕扯皮,不管用多久,一定要争出个丁丑寅某来。
在这一时期,根据三桓的约定俗成,季孙氏家族担任司徒的要职,叔孙氏家族担任司马,而司空则由孟孙氏家族世袭。
三大家族在鲁国,长期把持朝政,轮流当老大,挟持鲁国的国君。
也许他们是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挟天子令诸侯的一帮人。
“这……大司空,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告诉寡君?!寡君这一阵子吃不好睡不好,就指望你们为寡君分忧解愁呢。”
看着孟懿子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鲁定公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他脸上面露难色,因为这个孟懿子也是一盏不省油的灯,如果把他给得罪了,那么鲁国本来就很艰困的财政就一定会入不敷出,因为新修水利,营建宫室需要大把大把的投钱进去。
这个孟懿子如果手指头稍微松一松的话,那么就将会有大把的钱打了水漂。
鲁国本来在孔子的治理之下,经济方面刚刚有了点起色,可是国家并没有攒多少积蓄,哪里经得起他们这样挥霍。
因此,面对他们的争吵不休,鲁定公真的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臣以为,由大司徒季桓子出任是最合适不过的。”
既然鲁定公问起自己拿定主意,孟懿子干脆就做恶人做到底了,谁叫他季桓子不识好歹,一定非要自己当出头鸟。
万一如果鲁定公架不住他的要求,真的同意大司徒季桓子跟随前去夹谷会盟的话,那到时候刀兵之灾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样一来,就借助于齐国,消灭了自己的一个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
这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呢?
除他之外,也许现在朝堂之内,最开心的恐怕就是担任鲁国大司马的叔孙武叔了,他躲在角落正在冷眼观看,两大势力的较劲。
好在,孟懿子和季桓子两个人正干得起劲,他叔孙武叔就只管看戏就行了。
天塌下来,有孟懿子和季恒子两个高个子顶着呢,轮不到自己来。
“两位贵卿,你们先不要急,这个国家大事要慢慢商议,着急不得。”
鲁定公想,反正你们三家,谁都逃不了,必须要陪寡君前往夹谷会盟。
我作为国家最高的元首,都不畏艰险,前去和他们会盟,这需要何等巨大的勇气。
你们作为臣子如果不去的话,那我下一步就有必要收拾你们了。
到时候,我看你们还有什么话好说。
反正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季桓子脸色变了,这个孟懿子可真的是很不是好歹,他想这个家伙是不是和孔子串通一气,一定要自己前去送死的。
因为,孟懿子和孔子还有一层师生情谊的关系。
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临终之前,让孟懿子、南宫敬叔都要将孔子作为老师。
尽管在历史上,孟懿子并不在孔子的最得意的七十二位弟子之间。
但是他们之间的交情,很显然是季桓子没有办法比的。
所以,他不得不防。
不过,出于维持朝廷几股势力之间的表面上的和谐,他还是尽量地忍住了自己的火气,不让它爆发出来,以免得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只见他对鲁定公施了个礼,说道:“寡君,臣有个主意,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好,贵卿,赶快说吧。”鲁定公轻轻地缕了缕胡子,笑道。
“既然大司空推脱,那臣下就只好接受此项重任。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贵卿尽管说好了,有什么困难寡君尽当全力支持的。”
“可以由大司寇孔丘担当此项重任!”季桓子说道。
“啊……”
堂下,顿时一片哗然,说什么都有。
“我以为他敢做敢当呢,还是不敢去!”
“居然把此项重任推脱给司寇大人。”
“可是,司寇大人尽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这种外交大事交给他,恐怕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吧。”
“按说这种事应该是有三家轮流选代表去担当吧。”
“由司寇大人前往,不符合惯例。”
……
“这……你说要司寇孔丘前往?!”
鲁定公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重新问了一遍。
“正是,臣认为大司寇孔丘,完全可以代表我们季孙氏家族,因为孔丘早年在为官之前,曾经在我们做过家臣。而今他名列朝班,已经有了足够的地位和声望,代表我们家族,更能够代表鲁国行国家之大事。
此次夹谷会盟其意义非同小可,稍微不留心,将会给我们鲁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臣本来应该前往,可是近几天来臣身体不适,只能另选贤能。
故而,幸得有司寇孔丘,要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季桓子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冠冕堂皇,东扯西拉的说了半天,就是不肯去,这让鲁定公光干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于是,满堂文武又重新把目光转到孔子的身上。
目光中,有幸灾乐祸的,有满怀希望的,更有不知所谓的。
人群之中,隐约又响起一阵嘈杂之声。
不用猜,这些人又该是七嘴八舌的奚落他了。
“孔丘,你现在贵为司寇,又被寡君提出代行宰相的职务,寡君可是对你寄予了厚望呀。现在你的老东家大司徒也特意向寡君举荐你,你可有何想法呀?!”
鲁定公的嘴里吐出这么一番不软不硬的话来,这让孔子心里有一些忐忑,更有一丝不安的情绪。
不过,这并没有在孔子的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