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妹控的自我修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5章 影评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一个世界的人。

    这就是现实的残酷,还有无奈。

    而观众们也没办法因此讨厌女主,因为女主并不是那种会嚷嚷男主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的人。

    她自己想要什么生活,就自己努力去争取。就连她上大学的学费,都是自己勤工俭学赚的。而男主在高中辍学之后赚的钱,其实都用来在学校外面开店了。

    这也是女主能够毫不犹豫的离开,而不觉得自己有丝毫亏欠的原因。

    就算有亏欠,也只能算是感情上的亏欠。

    但结尾主题曲的歌词不是这样唱的么,“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

    如果两人之间什么都没有,连亏欠都没留下,岂不是真的要相忘于江湖了。

    …………

    总之,各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刚上映第一天的《匆匆那年》就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对于一部青春片来说,能有这样的高平分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青春片要爽点没爽点,要画面没画面,靠的全是剧情和演员演技支撑。

    并且演员的演技在线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只是基本要求,连演技都没有的话,电影直接就崩了,还平分个屁啊。

    所以一般情况下,演员的演技好并不会给一部电影加太多分,对于青春片来说,归根结底靠的就只是剧情。

    而在这一方面,《匆匆那年》就比其他片子优秀的多了。

    没有毒点,没有狗血,一切剧情都是水到渠成,哪怕观众心理会觉得不舒服,却还是会发自内心的认为剧情就应该这样发展。

    况且,《匆匆那年》里还有一些其他青春片里没有的热血剧情。比如备战高考的那一段,就仿佛现实高考的真实写照一样。还有几个追求其他梦想的同学,虽然不知道最后他们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但当他们迈出追求梦想脚步的那一刻,观众们都被这燃烧的并不算旺盛的热血感染了。

    于是,看过了《匆匆那年》这部电影的观众,就在豆瓣酱网上发表了自己的留言。

    他理直气壮的反问:“谁说青春就只有堕胎、意外和背叛?我只知道,放学路上,被夕阳拉长的影子、篮球场上,拼命挥洒的汗水、教室里,堆在书桌上厚厚的试卷,这些才是我青春的一部分。

    恋爱是青春的主旋律,可对于像我这种,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所谓到的恋爱,其实就只是暗恋而已。

    我会因为她多跟我说了一句话而兴奋一整天,也会因为她对别的男生小而失落一整天。

    当然,我不会否认,班级里是有那么一两个思想比较前卫的同学。男生周末带着女生去开房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可我就不明白了,凭什么我的青春一定要被这种人代表?凭什么他们的做的事情就是所谓的青春主旋律?

    况且,高中三年,他们的女朋友也没有堕胎的啊,也没有谁出现意外了啊。除去个别学艺术离开班级的,我们一直到毕业,整个班级也没发现谁出现意外缺胳膊少腿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完完整整的活到了毕业,参加了高考,然后各奔东西。

    如果非要为青春奠定一个主旋律,那最权威的就只有高考了。

    但问题又来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参加了高考,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就辍学的,那他们的青春又该怎么办?

    所以我觉得,青春没有主旋律,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谁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代

    表,谁也没有权利代表别人,更没权利给别人的人生下定义。

    我会推荐《匆匆那年》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表达的观点一点都不片面。

    电影总是要有主角,剧情也必须要围绕主角发展。但这部电影在围绕主角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班里的其他同学。很多平时跟主角关系平平的人,他们的人生也都有了交代。

    那个梦想成为篮球运动员的同学,还有那个梦想成为职业电竞人的同学……我相信,如果不是因为电影篇幅不够的话,《匆匆那年》一定会照顾到更多同学的。

    这样的电影才是好的电影。

    最后,强烈推荐电影里的两首歌,一首是插曲《等你下课》,一首是主题曲《匆匆那年》,真是越听越有感觉。”

    …………

    这段影评一出现,就得到了无数人的共鸣。一些没看过的人纷纷表示,如果有空一定要去电影院体验一下。

    能在青春片必须狗血的大背景下坚持自我,《匆匆那年》的编剧和导演的确很有勇气。

    而就目前的形式看来,《匆匆那年》的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的。

    电影仅仅上映了一天,就收获了高达两百万的票房。这个数字别说青春片了,就是很多主流题材的电影都不一定能够达到。

    要知道,这两百万的票房可是在《机甲》这部大制作的嘴里抢下来的。因为每个电影院给《机甲》排的片都是全天的,也就是说,每一场《匆匆难念》播放的同时,隔壁就会有两间以上的影厅在播放《机甲》。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说《匆匆那年》虎口夺食一点都不为过。

    同期的许多电影第一天的票房只有几十万,甚至少的只有十几万。相对于第一天就有二百万票房的《匆匆那年》来说,那点票房根本不值一提,也就是《匆匆那年》票房的零头。

    当然,相对于《机甲》来说,《匆匆那年》的票房也就是个领头。

    可关键题材和投资在那摆着呢,你《机甲》投资上亿,就算每天票房都有一千万,也要十天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而《匆匆那年》这次的投资也就两百多万,像陆平凡跟李小桐这种主演的片酬都是分成的,票房高他们才有收入,票房低的话,林菲就相当与没花钱把他们给请来了,怎么算都不赔,光是这第一天就几乎把所有的成本都收回来了。

    所以从比例来讲,《匆匆那年》是略胜一筹的。

    不过嘛,世间的事不能一味的讲比例。

    重生前的陆平凡,他老爸给他一个亿,他自己赚到了40亿,翻了四十倍。

    然后就有人不服气的说,自己花两块钱买一副手套,到工地搬砖一天赚了二百,翻了一百倍,他要是有个好爹肯定比陆平凡厉害。

    然而账不能这么算,人家陆平凡那是赚了39亿,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