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佛诞的传说
史茂清住进福元坊后,韦老先给他开了一副调理身体的养生方。吃了几天之后,他的情况好一些了,韦老就准备今天给他行针散瘀了。
看着韦老的行针,任麟在一旁认真的做着记录,还不时瞅空子问上两句。自从见到关毅三针控制住了小王医生的中风之后,任麟对中医的针灸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这是风府穴。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以针灸之,可以起到通窍化瘀之功效……”
韦老对于任麟的问题一边行针的时候一边做着讲解。关毅站在一边同样认真的听着。
不过他同时还在用视线焦点升温之法一点点的消融那已经瘀结成块的瘀血。按照韦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起到消瘀化肿的作用,不过有了关毅异能的辅助,这个效果就会更好一点。
看着那个小血块渐渐的融化成了血液,随后渗入脑沟,关毅停止了异能施法的动作。史茂清年纪大了,吸收这些瘀血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关毅还是很清楚的。
就在这时,诊室里又来人了。
舒康陪着谭雨晴进来的时候,看到诊室里这么多人,先是愣了一下,见到关毅也在他就让谭雨晴先坐下,陪在一边等着。
“今天的诊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针灸完了之后,韦老尝试着对史茂清做了一些机能测试,反应要比昨天好很多了。
“我爷爷什么时候能醒呢?”史巧巧听到韦老这么说,立刻问道。
“应该快了……”韦老在和史巧巧解释的时候,关毅也看到了舒康和谭雨晴。
他笑着上前打了个招呼。
舒康看了看那边的史茂清等人,小声地问道:“这位是什么病啊?”
他们来的时间多了,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病患也有不少了。对于韦老的医术,舒康和谭雨晴更是坚信不疑。不过看到史茂清躺着毫无知觉的样子,他们也有些好奇。
“这位老先生头部挨了一下重击,脑出血虽然止住了,生命也没危险,就是一直都没醒……昏迷着!”关毅简单地介绍了一下。
植物人!
“这病韦老也能治啊……”
舒康怔愣了一下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任麟的目光转向了这边。他惊讶地过来打了个招呼道:“舒公子,你怎么也来了……舒老最近怎么样了?”
看到任麟的时候,舒康脸色明显有些不豫地回道:“还能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
见他这个样子,任麟也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转头又回到韦老的身边了。
关毅看出舒康和任麟认识,可能还有点不愉快,他也就没多问,把话题岔开了。
“谭警官最近的脸色好多了……”
对于史茂清的诊疗,耗费了韦老的很大精力,他转头看到舒康和谭雨晴,有些抱歉地说道:“老头子有点累,要麻烦你们等一会儿行吗。我去休息一下!”
舒康笑着对韦老说道:“韦老您去歇歇,我们今天没什么事,可以等的!只要毅哥管饭就行了!”
韦老走了以后,舒康想起了一件事对关毅说道:“我有个朋友听说你这边有块极品的龙血红翡,想要来见识见识,后天你有空吗?”
“龙血红翡!”关毅还没来得及说话,在一旁的封炎听到这话立刻竖起了耳朵。
看到他如此愕然地样子,关毅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一直都想找机会勾搭封炎这位琢玉高手,可封炎一颗心都系在史茂清的治疗上,他也没机会提出来。可没想到舒康今天这么一提倒是把封炎的关注点吸引了过来。
他淡淡地笑了笑说道:“我后天有空,你让你那朋友过来好了……就是这块龙血红翡只是块明料,还没加工过呢,也没啥好看的!”
“关总,你的龙血红翡能让我看看吗?”封炎听到关毅和舒康的话立刻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要求。
关毅笑着点了点头道:“没问题,封师傅想看随时都可以!”
当关毅领着封炎和舒康他们来到毛料仓库的时候,封炎看到架子上那些毛料,眼睛都直了。
“黑乌沙、老象皮、打马坎老水石……关总,您这里的毛料可都是上好的老货啊!”
虽然关毅这些毛料数量不多,但能够被曹瑞琪作为珍藏的,都是表现很好的料子。封炎虽然在淮扬公司每天都会见到不少的毛料,但一次性见到这么多上好的毛料还是头一回。
现在的翡翠市场完全是处于原料不足的状态,就算是淮扬公司这种以生产为主的玉器厂,见到好料子的机会也是不多的。
关毅并没有回应封炎的赞叹,他走到库房旁边的一扇铁门前打开了密码锁。这次改造的时候,他特意在这间库房里搞了个保险库,就是为了储存一些珍品的收藏用的。
从保险库里取出了龙血红翡之后,封炎看到那亮红的翡翠,眼睛就一直都没离开过。
“好料子啊!真是好料子……”封炎看着这块极品龙血红翡,除了“好料子”就不会说别的了。
他一边看,还一边用手指在虚空中勾勒着,看这样子是在考虑着这块料子可以琢磨出一件什么样子的作品。
关毅看着他的样子,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返身回到保险库里取出了几块红翡。
这些红翡都是当初包裹在龙血红翡外边的冰糯种红翡。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这块龙血红翡的母体了。
“封师傅,这些红翡原本是包在这龙血红翡外边的,虽然只是冰糯种,但好歹是一体所生,如果能把它们和这龙血红翡配在一起……你觉得能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作品来呢?”
佛典《本行经》有云:“佛祖诞生时,脚踏四方,走了七步,步步生莲。天降九龙,口吐净水,为其沐浴净身。”
听着关毅的介绍,封炎看着这些红翡,脑海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个佛教典故。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