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章 普桑国产化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受夹板气的猪八戒。

    里外不是人。

    国产化进程不如意,大众方面对他的工作不满意。对国内供应商要求高、引进设备花钱多,又有人说他是崇洋媚外。

    要国产化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张昌谋和大众方面的德国经理已经谈妥了,但是到最后合同要签字,他就愣是不敢签。只能一层层的报上去,然后再一层层的批复下来才敢签字。

    比如说汽车生产用的漆包线,张昌谋要买杜尔公司的产品。这时候就有人站出来,意见很大:为什么不买中国货?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大众公司的要求,一定要买德国杜尔公司的产品?

    就因为漆包线外面的漆皮,官司一直打到了当时的中国汽车公司董事长、曾经的工业机械部部长饶斌的办公桌上。直到是饶斌批复了同意购买杜尔公司的产品,争论才算是告一段落。

    然而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案,有些事情就连德高望重的中汽董事长饶斌都压不下去。

    魔都大众刚开始能够将桑塔纳国产的部件只有四个,轮胎、喇叭、天线和标排,一共占国产化进度的7%。但就是这四个部件,也很是经过了一番针锋相对的斗争。

    以喇叭为例,德国人的要求是桑塔纳的喇叭必须能够使用五万次。然而饶斌部长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德国有禁止鸣笛的区域,但是中国在八十年代任何地方都能鸣笛,于是提出国产化的喇叭必须有十万次的使用寿命。

    就为了多出来的这五万次使用寿命,配套企业于是就认为是魔都大众在卡他的脖子,干脆把官司打到了工业机械委员会。结果呢?对这家配套企业,只能是摆事实讲道理,苦心孤诣的劝说和解释,最后是魔都大众公司和德国大众出面在原方案改动不大的情况下做了技改,这才把喇叭国产化配套做了下去。

    这里面的工作情况,谁敢说水不深?工作这么困难,是因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魔都大众本身没有这么多钱,更没有能够用来引进设备的外资。

    即使如此,仍然有人说张昌谋是对“德国人软弱”。天可怜见的,人家张经理作为中方经理,难道就不想“硬”起来?

    腰杆子不硬的原因很简单,没钱嘛。

    ****钧对这些问题心知肚明,要去接手魔都大众这个烂摊子,他不是没有信心。但现如今,一个更好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新科公司有着充沛的外资资本,有着和奔驰戴姆勒的合作关系,有着对方难以拒绝的谈判筹码。

    如果能够说服新科公司进入汽车行业,无疑是对魔都大众的极大利好。有新科公司的资本加入,普桑国产化肯定会事半功倍。

    但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新科公司加入呢?

    ****钧摸了摸衣兜里,陈祖涛临走之前给他的卡片。那个卡片上面,是如今正在帝都的魔都市长的联系方式,联系人是他的秘书,姓蓝。(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