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四章 晚了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总价,一万亿是总投资。就整个中国这个工程量。铁道部二十年完成这个投资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也是一年五百亿,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

    胡文海翻翻白眼,点头道:“要说钱的问题,付总工您觉得你能跟我比吗?不过是一年五百亿,不,一期工程到九十年代,五年一千亿就足够了。一年两百亿人民币。这对铁路来说也不太难接受吧?”

    胡文海是知道未来中国经济总量的,淘宝双11一天的交易额就有900多亿。这一万亿人民币,是至少未来二三十年的中国互联网总投资,时间越往后投资规模越大、盈利就越多,投入就越快,一万亿真的不算什么。

    而另一方面,铁路投入这么大的力气搞互联网,未来铁通再被邮电系收走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移动再想收购铁通。未必能拿出这么多钱,真要说用行政命令指派,铁道部都敢掀桌子了。

    “这不可能!一年两百亿的投入,铁道部肯定拿不出来。”付志恒赌气的坐在那,看也不看胡文海一眼。

    “哎,付总工别这么固执。你来看这个方案,看完之后你再说铁道部拿不出来吧。”

    胡文海拿出一“摞”文件来,嘭的一声放到了付志恒的面前。

    “这是什么?”付志恒好奇的拿起上面一本文件,翻开看了起来。

    胡文海胸有成竹:“能让铁道部一年少说赚两百亿的项目。”

    付志恒满脸怀疑的翻看起手上的文件来。

    ……

    王秀英是绣城附近农村的一个姑娘,在镇子里上过高中,但可惜的是没有考上大学。王家的条件在村里也还算是好的,王秀英的父母干活勤快,又搞了一些副业,所以能供女儿上到高中。但毕竟农村的日子这些年还是不太好过,她虽然很想再复读一年,可眼看着父母在家务农,自己怎么还能忍心任性的再浪费一年时间。

    原本打算也回家务农的王秀英,却是正巧赶上了好时候。新科招待所招工,当时在市里二高中念书的王秀英,竟然就这么被选上了。虽然是做服务员,但做满两年就给办城市户口这个条件,真是让她幸福的有种不真实感。

    新科招待所里绝大多数新服务员,都是和王秀英一样的遭遇。农村招工来的小姑娘,做两年就给办城市户口,别地方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为了能保住自己这份工作,所有的服务员都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来服务顾客。

    也不用多久,只不过是小半年的时间。如今的新科招待所,在绣城那可真是出了名的好地方。满绣城再找不到第二个这么让人宾至如归的消费场所,竟然让新科工厂门前这条偏僻的公路,每到晚上都车水马龙起来。

    连带着每到晚上的吃饭时间,新科招待所里的一众服务员,都会忙的脚不沾地。

    “秀英!”领班叫住了刚从包间上完菜的王秀英,抬手塞给了她一个餐盒:“这是经理吩咐给308号房客人的,你给送去。”

    王秀英接过餐盒,利落的应了一声,转身蹬蹬蹬的向楼梯的方向跑了过去。

    308房间,这个房间的旅客已经住下有两三天了,招待所里的人都在对他议论纷纷。

    这三天时间里。如果不是还有人给他送饭,也能看到他的房间通宵亮着灯,简直让人怀疑这间客房是不是空的。

    因为,从三天前起。就没人看到过这间客房里的人走出来过。

    王秀英轻轻敲了敲308房的房门,里面传来一个有些嘶哑的声音。她推开门,只见夕阳之下,一个人正在窗旁的书桌上,拿着一本书静静的看着。从他那满脸的胡茬还有身上的味道来看,这人显然已经许久没有洗漱过了。

    “客人。您的饭。”王秀英将餐盒放在桌子一边,然后轻声的问道:“您还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和我说。”

    桌前的人抬起头来,看了看她。然后将手上的文件做好折页放在一边,点头说道:“小姑娘,坐。你要是有时间。能不能回答我几个问题?”

    王秀英有些踌躇,现在正是招待所工作最忙的时候。不过经理和领班都嘱咐过她,对于这位308房间的客人,要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想到这里,她只好点了点头,乖巧的在桌旁的另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你家是哪里的啊?绣城市内么?”

    “啊,不。我家是虹螺岘的。离绣城有些远,是农村。”

    “农村……现在农村的日子怎么样?”付志恒接着问道。

    “有好、有坏,我们村的条件不太好,因为大家都只是种地。不过也有好的,邻村有个昏酒沟村,人家有能人咧。村里书记带头办了养殖场和电缆厂,村里人都在厂里打工,听说连看病养老村里都包了!”

    “哦?电缆厂?”付志恒话音里有些兴趣。农村办养殖场不奇怪,竟然还有人办起来电缆厂?

    “啊,人家电缆卖的可好了。听说远的能卖到关内,俺们东三省好些地方,都有他们的电缆。”

    “村办企业啊,这种集体经济,在农村多不多?”

    “也不少吧?现在村里种地不赚钱,甚至还要赔钱!三提五统的,不交钱扒房子牵牛的都有。这事儿还是看带头的有没有能人,有的村书记就知道刮地皮,也有的真带着大家办厂致富的!像昏酒沟村,村书记是部队上转业回来的,八一年就带着一群穷光蛋办了砖厂。说起敢闯敢干,在我们家里那一片都有名气!这些年,学他的村子不少,很多都搞起了集体企业,不然也真是连地都种不起!”

    “那你知不知道,这些企业的原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哪来的?嘿,这你可问对人了!”王秀英振奋起来,说道:“就拿电缆厂来说,这事儿也不是什么秘密。想从国家手里买是不可能的,昏酒沟村的人,一半倒是都在外面收废品。收回来的铜电解了卖给电缆厂,电缆厂赚大钱,村民们赚小钱。一来二去,这村子可就发了!”

    “那电缆厂能吃饱么?光靠收废品的?”

    “吃不饱,那也没办法啊,毕竟是村集体的企业嘛。国企不给原料,只好见缝插针了。”

    付志恒沉默了一阵,像是在低头想些什么。王秀英等了十几分钟,见他始终不说话,只好自己小心的问道:“客人,如果没事的话我就先出去了,下面还有好些事情等着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