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重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五、六章 远洋渔业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服务可言,买东西的不像上帝,卖东西的才像。

    这里面根本的原因不只是用工的问题,关键还是商业局本身是个商业垄断组织。比如说农副产品的收购。全都得按照商业局食品公司的路子走。

    农民家里自己养的猪,生下来就得上编号,不能自己宰了自己吃,只能是卖给食品公司。而城市市民要买粮食,也只能从食品公司的渠道买,凭票供应,爱买不买。归根结底。这才是商业局和二商局的人牛气的根本。

    与此类似的,从计划经济年代走过来的人,没有一个不对供销社体系恨的咬牙切齿的。

    如果有其他渠道能够给市民提供副食品和米面粮油等食品,历史早就已经证明了,中国人会以最快的速度抛弃商品供销社这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大爷”。

    然而对不起,如今全中国地里长出来能吃的东西,全要归食品公司管。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海里的臭鱼烂虾……

    嘎吱——

    胡文海突然踩下刹车,眼睛瞪了起来。

    “我真笨,真的!”他连连敲了敲自己的头,懊恼的趴在方向盘上:“我怎么就忘了这个,这可是能来大钱的好路子啊!”

    “我单知道中国沿海的渔获是归食品公司管的,没人能逃的出垄断的魔爪,怎么就忘了军队是可以不看他们脸色的呢?海军的人未必打不得鱼,近海或许不行,但远洋渔业可是大有作为的!三文鱼、金枪鱼、鱿鱼,这些贵重货就不用说了。就是鲭鱼、鲱鱼、鳕鱼,也都是有很大的利润在里面。大黄鱼、小黄鱼和鲳鱼,这些在国内也都是供不应求……”

    胡文海心思电转,仔细回忆了一下他所知道的远洋渔业资料。

    他隐约记得,好像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中国第一次远洋渔船出海应该就是1985年。四艘船,军事化管理,船员都是前海军退役的,一走就是两年零四个月在西非海域。

    舟渔公司在这支船队归航之后,为每个船员封了个五万块钱的大红包——直接制造了上百个1987年的万元户。

    而舟渔公司取得的利润,则是以亿元计算的。

    三文鱼、金枪鱼和鱿鱼可以出口日本,鲱鱼、鳕鱼,可以出口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鲭鱼、沙丁鱼可以供应国内,大黄鱼、小黄鱼和鲳鱼在更是供不应求。以舟渔公司这种“小”企业都能搞到上亿年产值,如果是海军亲自来搞,那这里面能有多大的利润?

    除此之外,海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有丰富的海上补给经验。搞海上补给和渔获加工、冷冻船,“顺便”还能给海军攒点远洋航行经验值。

    第二百六十六章

    胡文海经历的未来有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话,叫做“保家卫国农业部,开疆拓土渔政局”。

    渔政、海警,这些海洋执法单位,本来就是海军的近亲。海军搞远洋渔业,不过是换层皮而已,能力想必是没的说。

    中国的海警甚至有一个诨号,叫做“第二海军”。三十年后的海警,人是海军退役的人,船是海军退役的船,执行的是海军不方便出面的任务。

    由此可见,这条路子在未来是走通了的。

    当然,这不是说要提前把渔政、海警弄成三十年后一样。胡文海脑袋里,有一个新的计划。

    池秘书仍旧都留在绣西的渤船造船厂。一方面是在考察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效果如何,能否应用到军舰的建造上。另一个工作则是了解大黑鱼的建造情况,多少算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不过说到底,他只是在等着胡文海给他一个答案而已。

    只是没想到。这个答案竟然来的这么快。

    胡文海风驰电掣的从绣城又赶回到绣西渤船造船厂,马不停蹄的闯进了池秘书这两天暂时办公用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远洋渔业?”池秘书看着一脸振奋的胡文海,皱眉思索。

    这个答案和他的预期有点远,原以为胡文海能再弄出来一个什么高科技的项目,类似于熊猫国产化或者七十亿项目这种。

    然而远洋渔业这个。怎么听着都不太高大上的样子。不过池秘书站在全局的高度仔细想了想,似乎远洋渔业还真是挺切合海军的需求。

    能够发挥海军的专业能力,做起来确实是个长期保持收益的项目,还能锻炼远洋航行和补给能力,对海军战斗力成长也有帮助。

    唯一的问题,就是国内似乎没有搞这个的先例啊。

    “这方面咱们国家似乎没有什么经验。要怎么操作,收益方面能够有保障吗?”

    胡文海猛的点了点头:“对,就是远洋渔业。国内虽然没有搞过远洋捕捞,但对于海军来说,只要补充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上手。至于说收益,池秘书可以向今年已经搞了一支船队的舟渔公司查证一下。看看他们那个四条船的小船队能带来多少利润。”

    “嗯,我这就了解一下。”池秘书竟然二话不说,转头拿起了桌面上的电话,就开始拨打一个号码。

    以池秘书的级别和背景,想查证这种事情真的不要太过简单。经过两个中间人的打探,他干脆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舟渔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电话上。

    当他报出自己的职位和来历,舟渔公司的总经理在电话里几乎就是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舟渔公司搞的远洋渔业捕捞船队,主要还是因为常年的过度捕捞。导致了舟山渔场的海产品已经下降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程度。

    出海的四艘船虽然是舟渔公司状况最好的,但放到远洋渔业行列里,还真是有点拿不出手。但就是这四艘原本的近海捕鱼船,半年时间里就已经为舟渔公司提供了上亿的利润。

    当然问题也有,一个是国内毕竟没有远洋渔业的经验,不知道远洋渔业资源的具体情况,也不清楚国际市场的行情。

    比如说鲳鱼在国内是不愁卖的经济鱼类,但是舟渔公司的船队把打上来的鲳鱼运到南非出售,却发现根本卖不上价,因为南非人不喜欢吃鲳鱼。

    这里面教训也有,经验也有,好消息和坏消息都有。有中央级别首长的秘书亲自打电话过来询问,舟渔公司的总经理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双方就在电话里,隔着大半个中国聊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