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行我的199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29 集体消失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李文秀也不介意在管理学院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营销学学习会,参加的除了十来个学生代表,剩下的二十来号人基本上都是管理学院的老师。

    一通唇枪舌战之下。

    李文秀果然还是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不仅仅如此,还把上辈子完成的另外一篇论文的思路再次呈现了一遍。

    如果说李文秀的上一篇论文在思路方面还显得有些稚嫩的话,那么这一篇就是彻彻底底的老道了。

    只不过仅仅是一个思路,倒也看不出来什么东西。

    但是在座的老师哪个不是人精,一听其中的关键点,立马就知道这又是一篇好文章。

    顿时一个个看李文秀的眼神也变了。

    坐在最前排。

    刘宝生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眼睛盯着李文秀看了又看。

    他是不大相信生而知之这种天才现象的,但是事实摆在眼前,他也不得不信还真有天才这么回事。

    本科生,还是大一的新生,能琢磨出这种思路,的确不简单。

    刚才李文秀说的那个思路。

    只要好好做下去,肯定又是一篇高质量的经济学稿子。

    这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就发出去的劣质稿,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在业内都能引发小范围的讨论。

    这小子。

    贼精。

    竟然又给他搞出来一篇。

    “老刘,这学生你也不动心?”

    边上一个老教授还是看出来刘宝生的心思了。

    无非就是碍于对方年纪太小,毕竟还是一个本科生。

    一句话点破这层窗户纸,刘宝生也没什么好掩饰的。

    “动心是动心,但是这小子脾气犟得很,死活都不肯干,我也没办法。”

    碰上李文秀,刘宝生是真的没办法。

    这小子压根就不在乎在学术上更进一步的问题。

    如果不是为了减少旷课的影响,增加不上课的筹码,他是铁定不会抛头颅撒文章的。

    “那还不简单,你就跟他说,要是不跟你学,就不让他毕业。”

    这主意真够狠的。

    李文秀要是知道恐怕要哭死在讲台上。

    不过他也不知道后面还会有这么个坑在等着他。

    开完讲座。

    李文秀又一头扎进了图书馆里。

    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强度整合,他的想法也渐渐趋于完善。

    最主要的是工作室那边,魏大忠跟田科强强联手,已经打造出了最原始的校园网雏形。

    虽然还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但是也算是有了原始的框架了。

    就等着上线试运行。

    李文秀刚进图书馆。

    屁股还没坐热。

    赵世鹏就火急火燎地冲进来,一把给他拉出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兴奋得过火了。

    “啥情况?火急火燎的。”

    “秀才,我们搞出来了!刚才试了三遍,这次真的没问题。”

    李文秀一愣。

    但是脑子里还是立马就知道什么东西搞出来了,顿时就有些压抑不住的兴奋。

    如果那玩意儿整出来了,那就是真的有戏了。

    “走,去看看!”

    李文秀书也不收了。

    拉着赵世鹏就往工作室里面冲。

    他们租的工作室离财大不远,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废弃不用的老厂区里面。

    一股脑冲进工作室里。

    田科跟魏大忠那两个家伙果然在测试什么东西。

    边上刘刚和金平围着也是一脸的喜庆,只有廖胜利钻到桌子底下不知道在搞什么。

    “秀才来了!”

    “快快,秀才,你过来看看,这东西是不是你说的实时发送。”

    李文秀也顾不上是不是了。

    立马冲过去。

    两台电脑之间果然在运营一个程序。

    田科也不说什么。

    直接动手操作。

    李文秀看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

    一直到田科通过软件把一个文本传送到另外一台电脑的接收端口上,这才一脸凝重地问了一句。

    “还不错,现在你们最多能同时传递给几个人?”

    李文秀心里有些嘭嘭嘭地跳。

    能不能直接从第一代实时通讯跳过去,进入微博时代,就看这玩意儿了。

    别看这东西没什么太复杂的程序,但是微博可是要等到博客出来之后的七八年后才出来。

    而在2000的时候,博客已经不算是很惊艳的东西了。

    说白了,微博也是一种建立在搜索引擎技术和网络空间技术已经实时通讯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架构模式。

    凭田科他们的技术实力,肯定还达不到这个层次。

    但是李文秀的要求不高。

    只要能同时传送几百几十个就行了,这用在东财的校园里做实验绝对足够。

    技术也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连QQ都已经开始起飞了,技术肯定只会越来越先进。

    “我算了一下,最多可以发送6个,不过如果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服务器的话,这个数字能翻几百甚至几千倍。”

    田科有些兴奋。

    毕竟能搞出这种新东西,对于一帮年轻人来说还是很值得高兴的。

    其实大多数时候。

    年轻人之所在创新上更加具备优势,就是因为他们有这种先天的热情和冲劲。

    这是年纪大的人很少比得上的地方,也是年轻人的优势。

    原本田科和魏大忠他们以为李文秀只是一时见猎心喜,所以才想起来搞这么个工作室,从内心讲,还是有些不大相信的。

    但是过去的一个多月,看到李文秀是真的拼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说,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在上面。

    几个人这才慢慢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个上面。

    田科甚至有一种预感,当初李文秀说的那句话说不定真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中国的比尔盖茨。

    嘿嘿!

    就是做梦的时候想想估计都能给笑醒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