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敛财人生[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169.鸾凤来仪(23)三合一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是啥意思,就有人搬进来一箱子东西,打开之后,全是账本。人家说了:一个负责念,一个负责算。里面的一片纸都不许带出来。到了饭点有人给送饭,想喝水门口就放着茶壶茶碗。要出恭,院子里就有茅房。晚上该休息的时候,会有人送席子被褥过来。

    竟是要吃住在这里。

    邱宗朝就赶紧道:小的还没跟家里说一声

    这人就道:有什么要传的话,写封信给我,要是需要提前支取银钱,只要告知一声即可。

    两人顿时就感激不尽,家里都等着米下锅了。

    一身补丁的少年叫方水生,红着脸道:不知能不能给我家先送一两不一钱也行

    这人就笑:一钱还不够跑腿费的呢。送十两过去,你们放心,给你们办的妥妥当当的。

    少年跪下就磕头,眼泪滴答滴答的往下掉。

    此人看的心里不是滋味,从院子里出来,就碰见福公公。

    添福就问:怎么样?

    都挺感激的。他这么说。

    那就好好办。太孙仁慈,你们就必须要把太孙的仁慈叫他们真切的感受到。随后又嘱咐,吃的喝的用的,都安排妥当。心存感激了,活干的就利索。太孙也就能早一天交差了。

    这人就问:我看外面来的人不少,咱有那么多账叫人算吗?

    把‘吗’字取掉!

    江南两省的账目,算的完吗?

    外面闹哄哄的,本就在前面被关着的张文华等人就明显有些焦躁了。

    这个院落本就是溪园的客院,院子里光是房舍,就成百间。昨儿晚上,没等到总督大人回来,等来等去,等到的结果就是一人一间房,洗洗睡吧。

    今儿一早起来,才现房门是从外面锁着的。想出去也行,跳窗户,窗户倒是没关着,可这跳出去之后呢?能跑的了吗?

    太孙是压根没见他们的面,啥话也不听人说,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把人禁锢起来了。

    谁都知道,这次的事,是不能善了了。

    等送饭送水的过来,他就表达了要求见殿下的意图。可对方只指着桌上的文房四宝说: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写给殿下。写好就放在外面的窗台上。如果殿下满意,大人就能回家了。

    可叫自己写,该写什么呢?

    林雨桐看着递出来的一封一封呈报,跟四爷分着看。头一天写的东西,大致都相似,说自己的忠心,诉自己的委屈。文人写的比较委婉,但武将,那就直接多了。就差没说:老子为陛下镇守一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这么对待我们?

    她特别好脾气的在呈报上写了大大的‘阅’字,然后一一还。

    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反正这么一份呈报,并没有换来自由。

    很明显,太孙对这样的呈报还是不满。

    于是第二天,他们开始换招数了。开始把身上的银子拿来收买守卫,只为了给外面带个口信。然后一天接一天的,呈报一天一天的写,身上的东西却一天比一天少了。先是散碎的银子,接着是身上带着的银票。再加下来就是手上的戒指扳指,然后是玉佩荷包,除了身上的衣裳,能给的都给了。每次问,他们都说口信捎出去了。但是这捎出去的口信为什么没有半分的信息反馈回来呢?

    张文华的口信,是捎给南山书院的山长三清先生的。这位大儒,也是他的恩师。

    别人的面子,太孙未必会给,但是恩师的面子,他一定会给的。

    因为这位大儒,也曾是太子的启蒙师傅之一。

    南山书院。

    三清先生坐在竹林中的石桌边,他的对面是个一脸恭敬的中年人。

    安民,你怎么看?三清先生问道。

    被称呼为安民的中年人眼里闪过一丝亮光:恩师,国有如此储君,难道不是国之幸。

    三清先生摇头:锋芒过甚!就怕只是昙花一现。

    恩师,学生已蹉跎半生光阴,难道还要继续蹉跎下去?中年人眼里闪过一丝决然,哪怕是昙花一现,学生也想再挣扎一次。不管将来如何,江南确需整顿,太孙此霹雳手段,虽冒险,但却定有成效。学生想去应招贤榜,虽死而不悔。

    三清先生半晌没有言语,书院中做此一想之人,只怕不在少数。

    中年人赶紧站起身来:学生惶恐。

    三清先生一笑:罢了罢了难为你人至中年却仍有如此一腔热血那就去吧只是不管成与不成,在朝,不可以南山书院为根基结党否则

    是!中年人不等三清先生说出更绝情的话来,赶紧起身,应了一声。然后又跪下磕头,先生保重,学生去了。

    三清先生听着风过竹林声,有些怅然:此一去,究竟是凶是吉,谁能预料呢?圣上可不是一个能容人的性子。

    这一日之后,南山书院变的清净了很多。潜心做读书的,只剩下十几岁的少年人。十六七岁往上的,都走了。

    他们都是有功名的人,秀才举人,更有书院里的先生,他们大多都是进士出身。像是鲁安民,便是进士出身,任过县令,做过知府,只不过是在江南这官场上,被排挤被倾轧,这才被罢了官。如今,这么一个机会就摆在这里,不知道又多少人前仆后继。

    江南这情况,朝局又如何,这学读书人个个心知肚明。

    谁不想成就一番事业名垂青史?

    若不是心有志向,大可跟官场中的芸芸众者一样,同流合污,也搏个荣华富贵。

    林雨桐等的就是这样的一拨人。

    像是鲁安民这样的,在过了最初几天的观望期之后,来的人越来越多了。看了履历,大部分都是林雨桐亲自见了。

    林雨桐在考察鲁安民,鲁安民又何尝不是在默默的观察这个太孙。纵观太孙所做之事,了解太孙的成长经历,鲁安民一直把这位太孙定位在‘好武’‘刚直’这个位子上。可等见了人,他才知道,他大错特错了。这个少年可一点也不鲁莽,相反,可以说有些太过老成。

    就像是现在,太孙问:你跟张文华师出同门?

    鲁安民应了一声‘是’,心里还想着,该不是殿下有所忌讳。

    却没想到人家说:那正好,你先去巡抚衙门,那一摊子事,你就先接着。然后就写了旨意,离京之前,皇上给我便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