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雷197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027章 阿雄的变化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罗湖火车站外。

    不停有小巴和摩的司机上来搭讪揽客,不过都被韩春雷一一婉拒了。

    初来乍到这座新城市,张喜禄有些不知所措,一脸茫然地问道:“春雷,接下来咱们是要去哪儿啊?哥这百八十斤可统统交给你了啊。”

    韩春雷怕了怕他的肩膀,笑道:“喜禄哥放心,我们自有去处。瞧,来了——”

    顺着韩春雷手指的方向,就看见不远处有个人挥着手臂,向这边小跑过来。

    等着人走近了一看,张喜禄认识,竟是之前在上塘公社有过一面之缘,一饭之谊的广东仔阿雄。

    “他,他怎么来了?”张喜禄问道,明显对于阿雄突然来接站,有些错愕。

    “你忘了那次在上塘公社,阿雄给我留了他们厂里的电话?”韩春雷说道。

    张喜禄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来深圳前,韩春雷就和阿雄联系过了。他之前还有些忐忑的心,随着阿雄这个地头蛇的出现,倒是有些踏实了下来。

    韩春雷上去和阿雄狠狠地拥抱了一下,笑道:“雄哥,我是言出必行,说来就来啦!”

    许久不见,阿雄除了又胖了一些之外,还是那么潮,烫着头,喇叭,今天多戴了一副蛤蟆镜。

    尤其是这副蛤蟆镜,简直让张喜禄看得目瞪口呆,讷讷念着,“简直太洋气了!”

    蛤蟆镜,镜片大,颜色浅,戴在人的脸上像蛤蟆的两只大眼睛,所以叫蛤蟆镜。韩春雷知道,这是未来几年的潮男标配啊。

    今年是79年,如果没记错的话,明年会有一部美国译制剧引进到国内,叫做《大西洋底下来的人》,这部剧当时在内地可火了,里面的主人公麦克身材彪悍,表情酷帅,到哪儿都是一副蛤蟆镜,威风凛凛,圈粉无数。

    一时间,麦克的形象受到了8o年代青年们的热烈追捧,间接导致了蛤蟆镜风靡全国,像南方城市,简直就是卖脱销了。

    没想到这部剧还没引进播放,深圳就已经有蛤蟆镜在卖了。八成是从香港那些地方传到内地来的,现在蛤蟆镜在香港街头也很流行啊。老港片里的大佬,哪个不是戴着蛤蟆镜,烫着卷,威风八面的?

    看来蛤蟆镜这个时尚迟早要在国内流行,只不过是《大西洋底下来的人》这部美剧加了他流行和风靡的度。

    韩春雷重生前听他爸爸讲过往事,说他爸爸的一个小,当年就是专门在广东捣腾蛤蟆镜到北方去了财。当然,后来小叔叔削微膨胀得意忘形,有些飘了,被打倒了,关了半年才出来。

    “哈哈哈,我就说了我在深圳等着你嘛!欢迎你们来深圳,到罗湖!”

    阿雄和韩春雷彼此拥抱了一下后分开,然后摘下蛤蟆镜直接扔给了张喜禄,“喜欢?喜欢就拿去,送你了!”

    “啊?”

    张喜禄激动地捧着蛤蟆镜,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阿雄,问道:“送,送我了?”

    “嗯,送你了,在我们这儿,有了这个,什么都可以买到!”阿雄比划了一个数钞票的动作。

    张喜禄有些不好意思收下,又看了看韩春雷。

    韩春雷点点头,示意他收下。

    “走,我带你们去我家,你们初来乍到,就先住到我们家去。”阿雄直接拎过韩春雷手里的麻袋,带着他俩出了火车站。

    “我们不做公交吗?”韩春雷边走边问道。

    阿雄笑道:“做什么公交?咱们自己有车!”

    自己有车?这么壕吗?

    阿雄带着韩春雷他俩走了几百米,来到路边一辆小巴上,直接拉开了车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来自远方的客人,请上车吧。”

    “这……这小巴是你们的?我天,阿雄,你们太有面儿了。”张喜禄有些羡慕地摸着修小巴车门。

    “歡迎遠方嘅人客!”

    一句熟悉的粤语从驾驶位置传出。

    韩春雷一上车,就见着小巴驾驶座上,阿强操着粤语正朝着他们挥手示意。

    “强哥?”

    阿雄…阿强…同时出现来接站,而且还开着一辆小巴来接站,韩春雷很意外,但有更多的疑惑。

    阿雄看出了韩春雷的疑虑,笑着把他摁到座位上,说道:“先坐下,知道你有很多为什么,一会儿路上说,阿强,车。”

    车子嗡嗡启动,阿强把蛤蟆镜戴了起来,然后很拉风地摁了几下喇叭,车子缓缓跑动。

    张喜禄直接窜到了副驾驶的位置,艳羡地看了几眼戴着蛤蟆镜,专心开着小巴的阿强,又轻轻抚摸着车窗,渍渍感叹道:“简直太拉风了,你们这过得才叫日子啊。”

    阿雄转过头来,说道:“朋友,坐稳了,阿强带你逛逛深圳的街头。”

    ……

    韩春雷和阿雄在后边肩并肩挨着坐,听阿雄讲起了他从杭州回来之后生的一些事。

    虽然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中央文件还没正式下来,但是从今年一月份深圳建市以来,中央和部委的领导轮番隔三差五南下来视察调研,深圳市城区改建和规划,地方政策微调和变化等等,这些天翻地覆的变化,足以让聪明的深圳人感觉到,深圳即将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变革机会。所以很多新兴的行业都在无形之中应运而生。

    阿雄和阿强他们村里的村支书就敏锐察觉到,随着外地人口不断涌入深圳,这些人无形之中都加大了租住房的需求量,所以阿雄他们村子家家户户都开始加盖楼层,修葺老屋,对外来人口开放房屋租赁。

    不仅如此,他们村还集资购买两部小巴,专门在火车站啊、外地人口租住多的村子附近啊,还有市里人流量大的地方啊吆喝拉客。他们这种小巴没有专门的线路,基本就属于招手即停的模式,在当下大大地解决了市内交通的压力。

    要知道深圳当初不过是个小渔村,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万人,汽车7辆。后来哪怕是深圳规划建市了,也是很窘迫的。当时是来自6丰的6oo名壮汉。硬是用铁锹和镐头,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条从蔡屋围到上海宾馆的路,公里,宽7米。仅够两辆卡车对开,这是最早的深南大道。

    那时候刚刚建市的深圳,是很小很小,很简陋很简陋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