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医食无忧[穿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7.七宝五味腊八粥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着,这人也不知是吃了什么琼浆玉脂长大的,真是白肤玉肌,手感绝佳。余锦年按到某一处僵硬的肌肉,忽听到身下男人轻绵地“嗯”了两下,声音虽刻意压抑住了,尾音却因按摩的舒适而微微上翘。

    余锦年一愣,手下停了片刻才继续活动起来,他闷着头,心里乱想道,怎么回事,刚才那声喟叹他竟然觉得有些……性|感?

    要完!余锦年忙腾出一只手,拽开自己的裤腰,低头看了看藏在里头的小小年——还好还好,万幸小小年还睡着,没有丝毫要醒的迹象。

    余锦年放下心,匆匆给季鸿揉开了撞伤处,净手后重新上|床,躺进被窝。而季鸿腰上的药油还未吸收,只得再趴一会。

    往常两人都是一个朝里一个朝外,各睡各的互不干扰,眼下大眼瞪小眼的,余锦年竟觉得有几分尴尬。

    “今夜……”季鸿张了张嘴,又皱眉道,“罢了。”

    余锦年向上扯扯被子,闷声说:“今夜不灭灯了,你放心睡罢。”

    季鸿不由睁大了眼睛。

    “如果哪里不舒服,记得叫醒我。”余锦年闭上眼,侧身向外,又支吾道,“唔……要是害怕,也可以叫醒我。”

    “……嗯。”季鸿眼神软下来,和声应道。

    烛火摇曳,有飘摇的影映在对面的墙上,房间里静悄悄的,灯花爆了一个又一个,许是今天累坏了,余锦年一合上眼,就掉进了温柔的梦乡里,发出平静而深长的呼吸声。

    过了好久,季鸿才翻过身来,借着灯光看了看少年的背影,忽然唤道:“锦年……可睡了?”

    “嗯……”余锦年朦朦胧胧地答应了一声。

    季鸿在袖中一番窸窣,摸出一把东西来,放在少年的枕边,又伸手将垂散在少年脸颊的碎发拨到他耳后,才温和地看着余锦年的睡颜,轻轻说:“你一定能够平安喜乐,长命富贵……好梦,锦年。”

    余锦年自然没听到,他尚且在梦里追着周公捉蝴蝶呢。

    一员小厮抱来两盆红菊,摆在雕饰精美的窗柩下,又找来莲洒,与这两盆娇花浇水松土。季府中素不喜过分雕琢,而康和院更是因为其小主人生来体弱的缘故,向来是不摆那些辛香刺鼻之物的,待入了秋冬,百花萧杀,才有些淡雅的菊梅盛开,也不至于太过冷清。

    季家老爷生得是魁梧雄壮,气势夺人,府中下人没有不惧怕的。今日老爷竟和和气气地叫人将两盆稀罕的红菊送到康和院里来,那小厮心里高兴,一时间叮叮当当地没个完。

    “天煞的哟,你小声一点!小祖宗刚睡下。”屋中走出一个嬷嬷,朝着不停歇的小厮悄声道。

    一听如此,小厮立刻变得蹑手蹑脚:“哦!晓得了许嬷嬷!”

    两人话音刚落,便听屋里头一通声响,紧闭的房门被从里头一点点地推开了,露出一个光脚的小娃娃来,身上只套着件里衣,宽宽大大的,裤脚直盖住了脚背,只露出几只圆圆的脚趾,却愈加衬得他粉雕玉琢,似个白瓷娃娃。他懵懵懂懂地揉了揉眼睛,软软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呀?”

    “小公子诶,你恁的穿成这样就跑出来?”许嬷嬷吓得忙奔过去,进屋去取厚衣裳。

    小娃娃忽然来了精神,撒腿跑出去看那两盆新来的红菊,看了看,又闻了闻,不高兴道:“不香呀!”

    旁边小厮眨着眼,一本正经道:“小公子身子不好,闻不得刺激,红菊正好。”

    “不要,鸿儿要看桂花!”小娃娃跳了跳脚,两只短短的手臂伸展开比划了一下,“那么大的桂花树,延哥哥带我去看过的!”

    小厮奇怪:“二公子什么时候带小公子去看了?”

    小娃娃皱眉想了想:“唔,上次。前天,不对,前个月……”

    后头嬷嬷拎着件氅衣,罩头给小娃娃裹上,又从怀里掏出一双小鞋子,无奈道:“那是去年秋天了,小公子。二公子如今正是读书的时候,还要考功名呢,眼下没有闲暇来看小公子的。”

    “谁说的。”突然,从院落门口传来一声笑音,又一道修长身影走进来,也是玉树临风,身姿潇洒,“这不就来了么?阿鸿,今天听嬷嬷话了没有?”

    “延哥哥!”小娃娃鞋也不要穿了,直奔那少年而去,缠得少年把他抱起来才歇停,“延哥哥带我去看桂花吧,还要喝桂花茶!”

    季延捏了捏怀里娃娃的脸蛋,笑应:“好呀,二哥这就带你去。”

    “二公子!”许嬷嬷受了惊吓道,“您带着小公子出门,待会儿老爷夫人来了,若是怪罪下来……”

    季延道:“怕什么,就说我带着阿鸿出去玩了,傍晚之前就回来。”

    小季鸿点点头,学二哥说话道:“嗯!之前回来!”

    许嬷嬷无法,眼睁睁看着季延抱走了小娃娃,一大一小两个手牵手出门去了。只是许嬷嬷没有想到,出去时候还是有说有笑的两个人,回府的却只有一个病入膏肓的小团子。当她掀开马车的车帘,抱下来那神志不清的小娃娃时,距看桂花那日已足足过去了三月有余。

    而二公子季延,再也没能回来。

    **

    一碗面馆。

    余锦年烧好菜端出来时,入目便是这样一幅场景。

    季鸿闭着眼睛歪靠在墙边,似是打了盹,身上裹着的烟色披风垂散在地上,他脸色苍白,眼角微红,墨睫在眼下扫出了一道浅淡的阴影,看起来安静极了,全然没有下午初见时的那股凛然寒气。

    因时辰也不早了,店里食客也渐渐走空,余锦年正想提前关业,只见打外头小跑进来一个更夫,腰间别着盏没亮的灯笼,身旁提着个盆大的铜锣,乐呵呵地进门来,道是想念年哥儿做的吃食了,还说吃了这顿饭再歇上一会,便在他们面馆门口打落更。

    这打落更,便是入夜后的第一道更。

    昼漏尽,夜漏起,就是该打更的时辰了。打更据说是源自上古巫术,说入夜后阴气较重,容易有妖鬼窜入人间作乱,这一声声响亮的铜锣梆子声便是来驱鬼散邪的。如今巫术之言虽不可查,但大夏百姓到底迷信,认为头起这第一道更若是能在自家门前敲响,是件吉祥事。也因此好些家中有儿女老人生病或近日不顺的,还会特意花钱去请更夫在自家门前敲落更,好祛祛霉气。

    今日更夫打算在一碗面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