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武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节 夺泗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汴梁禁军经过王禀整编之后,一共编成六个军号,龙捷军、虎捷军军籍上三万人,实际接近两万人,留在了汴梁。

    王禀作为殿帅,指挥龙卫、龙武、虎翼、虎贲四个军,军籍上七万人,实际接近四万余人,护卫车驾南下。

    刘光世开口,赵谌批准,王禀将龙卫,龙武两军调拨给刘光世。王禀率领剩下的两军,以及从张用处收编的人马,继续南下。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赵谌心中十分的惬意。他一声令下,大军在庐州集结,便意气风发的率军出发了。

    汴梁,睿思殿,朱凤琏坐在屏风后面,带纱巾的帽子已经取下,放在一边。她懒洋洋的问:“庶康,你说将十三姐许配给高宠,十四姐许配给张宪?”

    屏风的另一面,呼延庚恭谨的站着:“是微臣的想法。”

    “记得哀家和你说的,是十姐、十三姐、十四姐,为何年纪大一岁的十姐儿,庶康不推荐人选?”

    呼延庚不做声,他从没见过赵福柔,只是听说过她的艳名,下意识的想把她留下,倒没什么确定的想法。

    不过将十三姐赵珠珠,十四姐赵佛保两人嫁给高宠、张宪,也绝不是亏待了高张二人。

    赵佶本人生得不差,而无论什么出身,选入宫的都肯定是美女,因此赵佶的诸多女儿,在容貌性情上,差距决不会太大。

    呼延庚想把赵福柔先留着,不过类似玩游戏时的名人收集癖罢了。

    “汴梁城墙壕沟修得如何了?”朱凤琏问。

    “城防还在修缮当中,有条不紊,圣人尽可放心。”

    “军队整训得如何了?”

    “已经整编完成,除了留在汴梁的三万禁军补足了军额,另外征用了四万保甲弓箭手,坊里之间,也有居民的巡逻队,对内互相救助,对外防奸细。”

    “汴梁城坊交给你们叔侄,哀家放心。咦?呼延太尉是不是有个儿子叫呼延通,黑铁塔一般的人物,最善连环马?”

    “正是。”

    “你说,把十姐儿,柔福嫁给他怎么样?”

    “圣人,我堂兄已经娶妻了,帝姬断没有做妾的。”

    “哀家只是一问罢了,看把你急的。莫非你对柔福有什么想法?”

    “圣人休得取笑。”

    朱凤琏咯咯咯的笑起来,“天气炎热,庶康,你要不要拿些冰去吃吃?”

    呼延庚心想,可惜我不知道怎么做冰淇凌,以前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不然倒是个讨好的手段。他推辞:“臣不想吃。”

    “好了,哀家要去树荫下乘凉,你要一同去吗?”

    “宫中都是女眷,臣不方便去。”

    “这下如此守礼了,那好,你自回去,哀家自己去……哎呀,拉哀家起来。”

    呼延庚绕到屏风后一看,朱凤琏半陷在椅子里。宋朝也没有正规的,符合人体工学的躺椅,主凤琏坐在一个直背的太师椅上,她可能是坐久了,身体发麻,一下子没站起来。

    既然朱凤琏让他拉,呼延庚自没有什么好避讳的,他拉住朱凤琏的一支胳膊,往上拉。

    “唉呀,不行,扶我起来。”

    呼延庚用双手扶住朱凤琏腋下,将她抬起来,心中有一种冲动。他很想干脆把她抱在怀里,亲一亲她。从汴梁城外救驾开始,两人算患难之交,呼延庚对朱凤琏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

    呼延庚双手稍微往自己这边收回来一些,感受到她的圆润和弹性。

    朱凤琏流露出一种慌张和迷茫的表情,然道两人之间的那一层纸,就在今天被揭开了吗?虽然睿思殿外有内侍宫女守着,但只要自己小心些……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走漏风声,我不做太后,安稳的做个小妇人,也没什么打紧,但谌儿还怎么做皇帝?

    呼延庚的脑子里突然响起一个理智的声音:“她没有主动,她还有顾虑。再等几天,让她无怨无悔。”他松开了朱凤琏,朱凤琏长吁了一口气。她戴上帽子,拉上面纱:“哀家先出去了。”

    呼延庚回到呼延灼府上,高鹭来到,轻声说:“城外传回来的消息,黄河夺泗。”

    “黄河又决口了?是泗水还是汜水?”

    “泗水。”

    “有多严重?”

    “我也不知道。叔父已经去了都堂,他让你回来后也过去。”

    呼延庚心想,早知道到宫里通知我,我连宣德门都不用出。他又赶到都堂去,留守执政张诚伯,留守枢密张叔夜,留守都御史张所都已经到了。

    呼延庚对几位留守相公行礼之后,张诚伯对堂中的一位提辖说道:“你把刚才说的,再对呼安抚说一遍。”

    呼延庚一看,认识,圣水将军单廷圭。

    单挺圭说完,呼延庚发现情况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黄河被杜充决口之后,堤防就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加上夏汛到来,洪水一起,冲垮了简陋的临时性土堤。但幸好黄河滑县等地的百姓早已撤走,广济河也经过疏通,故而洪水没造成太大伤亡,在大地上席卷而过,进入泗水。

    “现在汴梁东西两面,都是黄泛区了。”呼延庚道,“以金贼用兵的性子,不到冬天土地变硬,他们别想打汴梁。”

    “因此汴梁唯一的困难,就是粮食。”张诚伯道。

    “也不过是八分难变成了十分难。”张所道,“庶康提出向沧州迁民,真是有先见之明。不知夺泗之后,会不会影响迁民的进度。”

    “只会加快迁民的进度吧。黄河水闹这么一出,我就不信,汴梁的百姓还呆得住。”

    “但现在去沧州好走吗?”

    “反正是水上来,水上去,没什么大阻碍。”

    张横等六名水军将领,组织了四支船队,进汴梁的时候就晕粮食进来,出汴梁的时候,就运人出去。

    张诚伯道:“现在相反怕要走的人太多,一时间运不走这么多人,反而生乱。”现在汴梁的情况越来越糟,可能一大半汴梁居民都要急着出去,四支船队只怕不够。

    呼延庚道:“没事,可以卖票。”

    “什么叫卖票?”

    “票,就是坐船的凭证,可以用粮食买,也可以用钱买,现在一石粮食或者一千文钱,就能有一个人上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