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客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转机 四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块荒地,也不能说是荒地……有小河,池塘,庄家,还有草地,那时候草地上全是蒲公英,风一来,蒲公英飘在空中,像是雪花一样。前面有一个湖泊,很多水牛,还有白鹭……”汽车行驶在环城高架桥上,傅品良望着车窗外感叹道。

    记忆里面的事物已经随着时间消失在过去的记忆里面。眼前的世界让他颇感意外,高楼琳琅,交通便捷,以前大自然的景象如隔世般出现。

    副驾驶位上的小唐扭过头,微笑穿透玻璃镜片,解释说:“傅先生,您刚回国,还不太了解这里的变化,这座城市马上就成为一线的大都市,像您说的那些,是不可能存在这个地方的,即便是以前存在,时代不同了,他们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小唐是傅品良新找来的秘书,长相甜美,成熟又富有女人的性感。齐耳的短发,精致的眼镜,配上一身职业装,凸显出她简约干练的气质。

    “你说的很对,不跟着时代走,就会被时代抛弃在角落。祖国大陆这十年的发展,领我震惊!昨天从温哥华回来时我还在想,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或许还会存在,即使有所改变,也不会太大,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傅品良难掩尴尬,牵强的说道。

    小唐动了动嘴角,露出僵硬的微笑,她看了看旁边熟悉的建筑物,转头问道:“傅先生,您入住的酒店已经订好,您刚下飞机,先回酒店休息,晚上再带您去‘楚王宫’……”

    傅品良轻轻摆手,语气肯定的说道:“直接去楚王宫,我不累。”

    “好。”小唐回答说。

    飞驰的汽车缓慢下来,下了环城高架桥,穿过人民大道,转如一天古雅的琴断路。

    楚王宫位于琴断路中心广场,是一家私人画廊衍生出来的博物馆。琴断路一条街全是做书画生意的店铺,国画,油画,装饰画,插画,书法。私人画廊,古玩店,装饰公司,错杂在一起。

    傅品良看着古玩店门口整齐摆放的石狮和料槽,感到十分熟悉,这些事物又将他的思绪待会到十年以前,亲切的感情从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来,他怀念般的感叹道:“以前喂牲口的料槽都成艺术品了……那时候这些东西随处可见,后来慢慢少了,也不知去向,等再想起来的时候,能找到的也没多少……”

    “是的,感觉很奇妙,它们像是有生命一样,主动躲到我们找不到的地方……”小唐深有感触的说道。

    车子停在路边,小唐取下安全带,说道:“傅先生,咱们到了。”

    “这就是东方艺术殿堂……”傅品良站在楚王宫正门口,望着这座仿古又充满现在感的宫殿感叹道。

    一旁的小唐解释说:“楚王宫主要经营当代艺术品及收藏,同时也收藏历代名家作品。现有三十六个展厅,其中当代馆,近现代馆最为出名。傅先生,当代馆里还有您的书画作品。”

    “是吗?那我可要仔细看看,我的市场风格会是怎样的……”傅品良知道楚王宫有收藏自己的作品,感到意外。

    当代馆位于楚王宫一楼零二号主展厅,展厅平面图显示三个主题,东区是当代花鸟大师作品展,北区是当代山水大师作品展,西区是当代人物画大师作品展。

    依次首先进入花鸟画展厅,展厅里陈列着上千件绘画作品。以大写意,小写意,工笔三个部分组成。

    傅品良看过几件作品后,原本的期待个热情如火遇冰,顿时消散大半。每一件作品旁都会有作品介绍,但是如果不去看这些简介,单从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很难判断作者,也可以说找不出艺术品的独立性。

    “千人一面……”傅品良摇头叹息,喃喃自语道。

    绘画内容及画风,甚至在绘画技法上的雷同,并不足以“千人一面”。那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傅品良心想。

    傅品良面存疑惑,看着一旁的小唐问道:“你知道我的作品具体在哪个展厅吗?”

    小唐正在欣赏画作,忙解释说:“哦,知道,不在这里,在北区山水厅里……”

    “我们直接过去。”傅品良说道。

    小唐感到诧异,刚进入花鸟厅,才看了几幅作品就要离开,边问:“傅先生,这边还有很多大师作品没欣赏,不继续看吗?”

    傅品良回头一笑,说道:“古人看一件手绢,展不盈尺……对了,这个画展持续到什么时候?”

    小唐听的一头雾水,回答说:“今天是二十六日,应该还有两天的时间。听说到八月份是一位老艺术家的个展。您有新的行程变更吗?”

    “暂时还没有。你对这些绘画作品有何感受?”傅品良笑着问道。

    小唐勉强堆笑,惭愧的回答说:“我哪里有什么感受,我又不懂艺术,就觉得很好看。”

    匆匆来到山水展厅,此时傅品良心里已经有了“千人一面”的答案。他嘴角轻轻扬起,在大厅门口站了几秒钟。

    “千人一面”,这里收藏来的作品肯定是当代名家,换句话说他们是这一行业中的佼佼者,是引领绘画艺术的标杆楷模。在他们之下,更有数不清的仰慕者,学习者,……这样传承下去。

    以画风来看,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应该是海派大师吴昌硕。国学所重的师承关系,是优良传统文化。“千人一面”是不该有的,即便是存在,也不至于成为标杆。

    傅品良站在自己作品前面,伫立良久。

    眼前是一幅四尺整张的山水画,落款以行草书写一段画决:“古来学书作画,必有师授。所以师今人,继而师古人,师造化。庚辰中秋品良作。”

    “这是我离开祖国前画的最后一张画,半临摹的是敦煌壁画里的一小段。”傅品良看着小唐,像是自言自语说。他的神情凝固,像是走进了画作当中,带着神秘且无法言喻的复杂。

    “虽然我看不明白,但是这幅画能够给我带来美的感受,像是嗅到雨的味道,走进雨后的丛林中,清爽自然。”小唐看着眼前的画作,有感而发。

    傅品良欣慰的点着头,突然问道:“小唐,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这张画的?”

    “嗯……最早是在报纸上,我那时候还在读高中,后来美术课上老师也说过这幅画……有七八年了吧。”小唐记不大清楚,努力回忆说。

    傅品良在心里很快列出一个表格。他的作品自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