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客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事件之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是东方羽的同事,早上一起来到案发现场,东方羽做完记录便下山找第一案发人录口供,殷每晨继续负责现场调查。

    “下山了,你那边怎么样了,几点完工?”殷每晨语气带着愤怒,一听便知道一无所获。

    “现在还不能回去,你们下了山把车开到村口,找个隐蔽的的地方待命。”东方羽平静的说。

    殷每晨听到东方羽平静的语气,便知道这件案子有了着落,马上呵呵的笑了起来,信心满满的说道:

    “得了,等您的消息。”

    三点四十分,东方羽乡村口望了望,四下无人,远处的洞箫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停止了。他快步走向祠堂。

    东方羽的疑问在于村长所说的王大栓是个老实人,而他的眼睛并没有像他的语言那样简洁,这些细微的举止言谈反而让东方羽更加确信自己的推断是合理的。

    为确保自己推断的事件如期发生,东方羽一手把门打开一条缝隙,侧身一跃,进入祠堂,接着反手一推,又把祠堂的大门还原关闭状态。

    祠堂内光线昏暗,只有从天井垂下来的一块光,而这块光则像是从天而降的仙气,令本来威严神秘的祠堂更有威慑感。

    东方羽快步走到王大栓瘫倒的位置,一个用芦苇编制的蒲团平放在地上。他迅速拿起蒲团,下面果然有一块白色的纸张,看到纸条后,捡起来深沉的一笑,又随手在记事簿上撕下来一张纸,快速叠成一样的形状放在地上,又把蒲团还原,躲在一旁的角落。

    东方羽心想,如果这个纸条是王大栓留下来的,那么他肯定会再回来。突然新的疑问又出现了:就这样把王大栓逮捕,人赃并获?

    首先,这里已经不是第一案发现场,他也可以狡辩说自己是来打扫卫生的,看到地上有纸条,随手当垃圾捡了起来,这样一来也没有办法证明他与本案有关。

    再者,即使他承认了纸条是他留下的,而说这张纸条是在别处捡来的,那么同样也不足以证明他与本案相关。

    东方羽不禁打了个冷颤。

    三点五十五分,祠堂的门开了,一个身影在门缝里一晃,蹑手蹑脚跳了进来。他径直跑到蒲团前面,半蹲着,一边回头看着大门是否有人,一边利落的捡起纸条,满意的微笑后向门口跑去,时间只用了不到二十秒。

    他站在门口长长的舒了口气,又满意的拍拍衣角,把祠堂大门关上后,方才离开。

    东方羽立刻拨通手机,对另一边的殷每晨说道:

    “对第一案发人王大栓实行抓捕行动。”

    二

    审讯结束后,殷每晨把笔录扔到桌上,顺手点上一支烟。面对着自己的老搭档,东方羽心里清楚,殷每晨性格容易冲动,在警局他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这也算是他最大的特点。他最突出的优点便是执行能力,多数人认为完不成或者要拖延的任务,在他手里总会出奇的提前完成。便低下头喝水。

    “东方警官,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民,前几年在咱们市里面做生意,现在生意不好做,回家做起了老本行,采药为生,怎么会做盗墓这缺德的事情。”殷每晨是锄强扶弱的性格,他若是生在古代,肯定是墨家的大侠客,他带着几分同情的说道。

    “通常情况下我们最容易被对方的身份所迷惑,就像是惯性思维带给我们的直觉反应,但是这种直觉反应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就如同烟和雾,外观相似,实质相去甚远。身份只是外观。”东方羽并没有直接回答殷每晨的问题。

    “你是说还有别的线索?”殷每晨不以为然的问。

    东方羽把装有纸条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还放着指纹比照的结果。

    殷每晨看完之后,回头望了一眼窗外,低声骂了几句。

    东方羽翻开审讯笔录,快速浏览一遍,轻蔑一笑,像是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对面正在气头上的殷每晨说的:

    “这里面并没有有价值的的证据可寻,倒像是他精心设计的喊冤供词,而被告者便是这个‘时代。’”

    “是吗?我觉得他挺不容易的,像是为生活为理想而处处碰壁的善良之人。”殷每晨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说,像是在调侃自己。

    “心诚则灵,你忘了老祖宗有句话是怎么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可以欺骗任何人,但是欺骗不了自己,自己的得到的结果,便能看到曾经的付出,是正比。后面这半句不是古人说的。”东方羽语调轻松,像是在跟朋友喝下午茶,聊人生,聊理想,比较自在随意。

    “道理谁都会讲。说正事,按照他自己所说,每天清晨四点到五点半之间都会出门上山采药,而在案发当天他起得比较早,大概是四点十分出的门,今天我上山和下山都做了计时,从山脚到案发地需要二十分钟,下山需要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可以确定发现古墓被盗掘的时间应该是清晨四点半左右。”殷每晨右手抚着下巴,喃喃自语说。

    “时间不对。如果案发时间是四点三十分左右,加上下山所用的时间应该在五点左右,在其他村民那里搜集的证词,王大栓在山腰碰到第一个村民的时间是五点三十分,这中间的时间哪里去了?”

    “会不会他也是参与者之一,贼喊捉贼?”殷每晨刚说完话便笑了起来。他觉得这种狗血的剧情只会发生在不入流的小说中,第一案发人是最有可能的凶手等等,……

    “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否定,但是我觉得另外一种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假设他是在四点三十分到了案发地,发现了古墓被盗,但是他并没有急着报案,反而是抱有一种侥幸的心里,到下面或许能够捡到宝物,而他手中的纸条便是在古墓附近捡到的物证。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这才下山报了案。”

    “那他为什么要藏匿这张纸条呢?难道写这张纸条的人跟他有某种关系?”

    一直存在的一个疑惑,令东方羽和殷每晨费解,如果王大栓确实与此案无关,大可不必伪装自己,他藏匿纸条的动机是什么?或者他本人与本案无关,而与本案有关的人与他又有某种特殊关系?

    在分析案件的时候,东方羽想起师父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如果把人的智商以生物类型划分,大致可以比喻以下几种:

    第一种,细菌类,正常的生存。

    第二种,软体类,受情绪左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