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瑄的事情就是一个小插曲,陈敏和刘瑜也不是非要卫瑾立马强硬起来,可是该说的还是得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还得培养二十一天呢,哪能就这么立竿见影了呢?
卫瑾假期过了一半,终于把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吐露了。
刘瑜一副“小样,我还不知道你”的神色,让陈敏差点没忍住。
“我就是没之前那么坚决了。”卫瑾也不知道为什么,读博的时候她特别的坚决,自己将来要做学术,就算是不能留在高校圈,那也尽可能的往科研单位去。她本身学历就够傲人的,对于自己的前程也规划好了。
可现在,她不是很确定了。
国内高校当前人才引进门槛很高,985本科,名校博士,有海外留学经历,至于学术文章、省部级项目那些就更不用说了。这个门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高。
卫瑾师从专业领域内大拿,有了海外留学经历,如果再多几篇漂亮的文章,回头留校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学术圈本质上也脱离不了社会关系,和诺贝尔奖异曲同工。
她在读博的时候很是清楚这一点,原本也是做好了准备的。
可现在,她原本那坚定的信念动摇了。
“您说。”刘瑜想了半天,最后还是把自己那一番话先憋住了,他先不开口,让自家老太太来说这件事。
陈敏觉得刘瑜多少有点生气吧,毕竟机会难得,为什么犹豫呢?
“是因为你爸爸忽然间去世,所以犹豫了?”她别的不怎么擅长,重点还是很能抓的。
卫瑾被说中了心事,点了点头。
陈敏并没有猜中的得意,反倒是心情有那么一点沉,说不出的滋味。
卫大钧去世后,这个家看似没发生什么变化,甚至于家里人没怎么提及他,也没有隔三差五的烧香拜祭。可陈敏知道,放在心里所以这才嘴上不提。
这个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不都跟卫大钧有关吗?
卫研新和徐文珊最初关于遗产的争执。
肖爱芬的闲言碎语所引发的刘瑜提出的关于自己再找个老伴的问题。
乃至头几天卫研新揭露许爱萍的那一场单方面胜利的斗争。
无不和卫大钧有关。
如今卫瑾虽然没说,可陈敏也知道,这个小棉袄其实是在担心自己。现在的陈敏很是自觉地代入了状态,这个后妈亲妈都还合格,起码她是这么觉得的。
言归正传,陈敏知道卫瑾就是怕刘瑜跟自己不对付,卫研新在亲爸去世后对自己这个后妈再爱答不理,即便是两个哥哥对她都很好,可她这个亲闺女还是不放心。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老教师的性格的缘故——谁让她冷淡脸多呢?
卫瑾没把话说明白,直接就是把问题归咎于自己身上——对理想信念不再那么坚定。
这让陈敏觉得她家小白菜是真的超级招惹人心疼,忽然间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刘瑜这么护犊子了。
比两个哥哥小了十多岁,又是那么个小可爱,说刘瑜拿卫瑾当闺女养都不为过。
陈敏思维乱飞了一会儿然后及时刹车,“卫瑾,我问你两句话。”
卫瑾抬起头来,一时间觉得这时候她妈像是在课堂上,她端坐着,不像是刚才那样没精打采的。
一旁刘瑜斜斜看了一眼,然后抱臂不说话。
“这一句话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不等卫瑾开口,陈敏又是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第二句话。”
这两句话绝对是南辕北辙,卫瑾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她甚至于明白她妈的意思。
父母子女有着天生的血缘羁绊,当然,父子成仇的那种不算。
卫瑾就是觉得她妈其实挺可怜的,严肃了一辈子的人,唯一一个处处体谅她的爸爸去世了,她往后一个人过着得多可怜?虽然平日里联系的时候觉得她妈也好多了,可家里一直都报喜不报忧。
也是到了这次回家,她才是真的意识到,问题没自己想的那么严重,甚至她还多虑了。
不过,她也的确对之前坚定不移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这一点卫瑾很清楚。
看卫瑾的脸色,陈敏就知道这孩子明白自己这话的意思,她觉得有这个条件,卫瑾出去看看也挺好的。总是担心卫瑾,把她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她永远就是那个小鸵鸟,倒是不如放她出去闯闯,成功了那再好不过,就算是不成,那不也有家这么个退路吗?
“妈说的有道理,出去交流交流也挺好的。”刘瑜站起身来,“尝试尝试挺好的,别让自己留下遗憾。”他往书房里去,卫瑾愣在了那里,好一会儿她想起了什么,也是去了书房。
陈敏觉得做思想工作是一件麻烦事,不过庆幸的是,她遇到的都不是什么难缠的对象,所以再麻烦的事也都成了小事。
刘瑜正在书架里找书,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卫瑾进来了,“还没下定决心?”
卫瑾手指摩挲着暑假上那大块头的书,小时候她在小书房里不老实,结果把书给扯下来砸了自己一头。
当时可把她爸给吓坏了,生怕她砸出什么毛病来,二话不说带她去了医院。
脑震荡什么的没检查出来,不过回到家后就看到她妈虎着个脸。
原来父女俩急冲冲的出门,忘了熬着的粥,结果厨房那个味道四溢,锅底比她妈的脸都黑。
再后来搬了家,然后又是搬到这里,卫瑾对于书房印象最深刻,三个家的书房里都有很多小秘密。
大部分都是爸爸说给她听的,只是现在跟她讲秘密的人已经不在了。
“哥,你后悔过吗?”其实已经下了决心,只是卫瑾还是单纯的想要问这个问题。
二哥很优秀,哪怕是到了大学也是优秀的很,他博士毕业那会儿,留在学校里并不算是很麻烦的事情,实在不行有爸爸出面,托一些关系,也是能留在北京的。
那里到底是首都,科教人文环境没得说,起码在国内是这样的。
可是最有前途的博士就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开了北京,回到了省研究所,跟其他进来的同事一样从助理工程师做起。
不只是舍弃了北京,卫瑾知道,她二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