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风这一生气,让鱼苗有点不知所措。
天知道,她刚刚只是想到前世,被渣男劈腿,又联想到现在几近完美的老公,觉得不真实罢了。
半晌后,她迈着小步子追进了屋里,可男人手脚麻利,已经将衣服洗好,又端着盆子出门去晾晒了。
“……”鱼苗摸摸鼻子,追出了门外。
却不想魏清风晾好衣服后,又转身进了屋里。
鱼苗心里暗骂魏清风小鼻子小眼,她不过下意识地多说了一句话,对方就气成这样。
她对着魏清风离开的背影挥了下拳头,随后决定暂时不理他了。
睡了一上午,绣坊里的事应该挺多的,鱼苗转身向大门外走去,决定趁中午下班前,跟母亲与绣坊里的管事王氏讨论一下新的花样子。
魏清风坐在外屋的窗前,见小娘子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心底有点怅然。
鱼苗怕是永远不会知道,此时的他,并非真的生气,只是怕小娘子一语成谶。
倒不是自己登上金科时会嫌弃她,只是天长日久,他背着她做的那些事情,早晚会东窗事的。那时,他怕她会嫌弃自己……
毕竟,他并非她表面看上去的这般和软面善,甚至于,日后他的双手还会沾染血腥。
……
鱼苗别了魏清风,先是去绣坊里转了一圈,又后去临时搭建的香坊里看了看。
转过一圈后,已经到了午膳时间。
鱼苗不想回家,因为她觉得魏清风跟自己“脾气”没有缘由,不讲道理。
“少夫人,今日我婆母包了饺子,您一起过来吃吧。”正值下职时间,绣坊里的绣娘招呼鱼苗。
鱼苗有心想去,但又觉得太过于叨扰对方,虽然现在庄子上的产业蒸蒸日上,佃农们的生活也有了质的上升,可她若过去,对方难免又是破费。
鱼苗好言婉拒了对方,正上愁中午去哪蹭饭时,有守在门口的汉子匆匆过来,说门外有鱼锦鸿派来的人报喜。
“报喜?”鱼苗闻言,双眸一亮,直觉便问:“可是堂嫂生了?”
那汉子连连点头,“是生了,约摸一个多时辰以前,听说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锦鸿少爷特意差人来送信,让您跟少爷,还有李夫人母子过去看看呢。”
鱼苗本来很高兴,可听到鱼锦鸿也叫了魏清风,小脸上的笑容有些僵,但大堂哥特意提了魏清风,不管那男人去不去,她也应该支会他一声。
鱼苗苦着小脸向家走去,同样获了消息的李三娘也去学堂找了鱼小宝,两人打算稍后在大门口汇合。 鱼苗到家时,院子里冷冷清清的,自打上回魏清风下了令,翠柳跟林婆子就跟李三娘母子换了屋子,此时烧火做饭的膳房,被安排在了翠柳他们原来住的房子里面,
所以大家伙,此时应该都在那边。
鱼苗腿脚磨蹭地推门进屋,“相公……”
可外屋,并没有魏清风的身影。
鱼苗下意识地向里屋走去,撩开里屋的布帘时,正好看到魏清风正背对着她在换衣服。
男人身材修长,正将外衫脱了,要换上床榻上的一套短打衣衫。
鱼苗突然觉得鼻尖有些痒,脑海里不合时宜地想起昨夜在客栈里生的事。
他一遍一遍地要着她,将她紧紧地拥进怀里……
反映过来时,鱼苗已经放下了布帘子,背对着里屋的门口,用力地做着深呼吸。
她觉得魏清风一定是故意的,早不换衣服,晚不换衣服,偏偏等她回家再换。
还有,他简直是个浑人,硬生生将她一个不知男女情事的小姑娘,调教成了一个整天想着夫妻闺事的小色女。
鱼苗抿了抿唇,但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刚刚魏清风特意制造的美景,男人身材上佳,虽然不够魁梧结实,但后背线条好看极了。
正想着,鱼苗身后传来脚步声。 她还没有回头,魏清风已经站在她身侧,声线低缓地说:“稍后,我要跟叶捕快去学习武刀弄剑了,若是不小心受伤了,娘子也不必太介怀。毕竟为夫体弱,不受伤才
是新奇的。”
鱼苗心里笑话魏清风这话说得幼稚,但同时心知,这货怕是想借这句话,在自己面前找坡下呢。
如果可以,她真不想泼他冷水,可——
“大堂嫂生了个男丁,大堂兄叫我们去看看。相公如此忙,我看就不必去了。”
魏清风神色一僵,随后,眸光淡淡地睨向她,“娘子不愿为夫去?” “不是啊,”鱼苗低下头,掩去眸底一丝好笑的神色,再抬脸时,脸
上一片正经的模样,“只是想起我们去城里看花灯都要乔装,而且相公又连习武的衣衫都换好了,索
性,就不要陪着我去鱼家折腾了吧。”
魏清风望着鱼苗,感觉她越是如此说,他就越想跟着她出门了。
小娘子被他宠坏了,也不知道他现在心里没底,想要一要她的宽慰呢。
魏清风强压下心底的不安,快地折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身上换了一套跟鱼苗衣衫颜色相近的衫子。
自打庄子上增设了情侣装的业务,李三娘也总有意无意地为两人做配套的衣裳。
鱼苗见他“服软”了,也就不再提早上的事,可他想拉她的手,她却不动声色的躲开了。
魏清风突然心里有些后悔,为何早上要拿着乔,让小娘子现在蹬鼻子上脸了。
可对方是自己的娘子,无论冷脸热冷,他都要生生地受着。
两人一起出了屋门,魏清风主动去牵了马车,顾及着日头太大,怕小娘子赶车辛苦,魏清风在临行前,又叫了余盛。
余盛驾着马车,车厢里坐着鱼苗小两口与李三娘母子。
李三娘准备了一篮子鸡蛋,与最近她新做的小孩儿衣服之类。
而鱼苗则比较实在,直接封了一个荷包,打算做为小侄子的见面礼。
马车上,李三娘轻声笑道:“算算日子,你舅母也快生了。” 鱼苗连忙应是,怕李三娘又提自己没有孩子的事,忙转移了话题,“对了,娘,上次刘伯父捎来口信,说有些客商想找咱们绣坊订阅一批婴童的服装,我见你给大堂嫂
做得不错,不若后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