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海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五章 再度三堂会审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便是廖炳勋的几个军中把兄弟也不会舍命跟着李志鹏造反。

    官军的底线无非就是哗变,把军中主官或者总督等人围住,然后提出种种要求,如果不满足,就不解散,也不释放被他们软禁的官员。

    再不行,就是跑,主将带着麾下所有人马跑到别的地方,此时朝廷就会出来干涉,一般就是派大员来安抚这些官军,答应他们一些条件,惩罚一些主事官员,这样他们也就心满意足回到原防区。

    官军这种事干的多了,有的是因为合理要求,也有的就是存心想要闹事,借此向朝廷要求一些条件。

    罚不责众,朝廷对这些闹哗变的官军也是没办法,总不能把几千甚至上万的官军都斩首吧。惩罚闹事的主将也不可能,一支部队往往就信服一个主将,换了别人来根本带不了这支队伍。

    这就是最简单版的骄兵悍将养成术。

    然而这里有一条任何人都不能跨过去的底线,就是公然造反。

    如果一支队伍公然举旗造反,那么朝廷即便花费再大力气也会毫不手软地全部镇压,斩草除根,不会留半点余地。

    这就是原则,明朝官军非常理解而且非常娴熟地绕着道儿,玩弄这些规则,绝对不会越过这条底线。从明初一直到明亡,大将不战而逃的多得是,数不胜数,闹哗变的队伍也多得是,数不胜数,明朝晚期,更有太多将军投敌,左良玉死后,他的儿子带着全部五十万大军一夜间就投降了清军,奠定了南明的覆灭。

    但是,没有一例武将造反的事,这和唐朝截然相反,大唐时,武将造反就跟闹着玩儿似的,头天晚上睡下,根本不知道早上起来会不会又有哪个武将造反。这说明明朝以文制武的政策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好像又有点矫枉过正了,武将对朝廷的忠心也实在是太低了些。

    李志鹏就是个显著的例子,他现在正在陷入不忠的陷阱里,明知进去不对,好像出来也不对。

    本来他对廖炳勋印象不深,如果不是那个指挥使再三要求,他根本不会管这种事,部下中少一个副将对他来说影响不了什么。

    然而,当他在王崇古那里碰了软钉子,准备撒手不管时,一个晋商却找到了他,要求他必须保住廖炳勋,或者做掉他,决不能让他待在锦衣卫手里,更不能让他开口说话。

    一个晋商哪来的底气跟总兵官如此说话?

    这位晋商不但有,而且底气十足,在他拿出一张纸后,李志鹏全明白了,他早就落入有心人的陷阱里了,现在已经不能自拔了。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