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战国野心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一六章 万民约政势汹汹 七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1t;/p>

    子产是郑国执政,背后有家族有实力,用张弛并用的手段,眼光敏锐,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用的无比娴熟,民众无法欺。&1t;/p>

    开田洫、处置私田之始,人人咒骂恨不能雇刺客杀掉但是子产实力雄厚挺住了,结果后来人们又称赞,他死的时候痛哭。&1t;/p>

    宓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民不忍欺这个要考虑民的民是什么涵义。&1t;/p>

    宓子贱和本地大族交好,这个民具体是哪种民有待商榷。据说其在单父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有二人,所师者一人,显然是得到了本地豪族的支持。&1t;/p>

    后齐鲁交战,经过单父。单父的公田中的麦子要成熟了,本地人便说反正也要被齐人抢走,不如让当地百姓收割回去吃掉,宓子贱并不同意,认为这样会助长人不劳而获的风气因为这公田的麦子不是普通百姓的,所以宁可给敌国吃掉也不能给百姓,以免百姓盼着敌人再来。齐人掠夺麦子做军粮非常爽,宓子贱也因此被传颂千年被认为这是儒生君子的长久打算,若民是此民,实在难以理解何以会不忍欺。&1t;/p>

    至于此时正在魏地治邺的西门豹,则真是民不敢欺。&1t;/p>

    刚去便借用祭河伯事,杀了一批,背后有要变法的魏斯撑着、邺地又是卡在赵都中牟和另外大邑邯郸之间的重地,这一手段让当地大族不敢欺,敢欺就会让他们见识下变法后的暴力机器。&1t;/p>

    后修漳河水利,西门豹直接就说: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民众愚昧,他们乐于见到成功,但是不能和他们讨论为什么要这么做。&1t;/p>

    这三不欺,其实都可以用,只不过在沛邑的民,并非是这三不欺中所说的“民”,因而用法也就大为不同。&1t;/p>

    暂时可以让乡民不忍欺、豪民不敢欺、族民不能欺。&1t;/p>

    将民的概念分清楚,才能成事。&1t;/p>

    西门豹的话看似很有道理,然而他说经历的很多事已经证明未必对。&1t;/p>

    真正和百姓讲清楚这是为了他们利益、并且有足够信任的时候,兴修水利这种事只要引导人民还是乐于做的。&1t;/p>

    而沛邑政之府的特殊性质和为今后计的打算,也决定了只能这样做而不能学西门豹用强制手段,至少今年不现实。&1t;/p>

    适相信,如果今年冬小麦种植成功、牛耕垄作酵粪肥技术推广、明年新作物的种子足够各个乡亭都分到一批后,这种信任加上讲明白众人得利的结果,便足以用来修水利、建冶铁、成立军队等事。&1t;/p>

    如今这个名义上的沛邑政之府,是独立于宋国的民间自组织,只有自组织的法理,看似脆弱。&1t;/p>

    但因为宋国并未变法,法律也还是贵族秘密法而无成文法,所以这个并行于宋国管辖的自组织会成为沛邑乡社的真正政权。&1t;/p>

    这些乡亭的村民,一旦生了什么纠纷,本就是村社内自行解决,现在有了这样的组织,既然会成为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地方。&1t;/p>

    适很熟悉这种情况,就像是他前世所见到的那些秘密传教的乡村,一旦有什么事都是在内部解决,基本不会去寻找真正的基层组织。&1t;/p>

    此时更为方便,宋国根本不曾变法,也就根本不可能拥有秦变法之后的基层组织机构,更是畅行无阻。&1t;/p>

    这看似是并行,实则就是从无到有的建立。&1t;/p>

    这种自组织模式,暂时不会招致贵族反对。&1t;/p>

    墨子不是沛邑宰,所以没有对沛邑的全部治理权。&1t;/p>

    但一城一邑,终究是人而不是城邑本身。&1t;/p>

    所以这种自组织的乡亭脑,即便不是宋公明确指定的沛邑宰,可却是有实而无名的真正沛邑宰。&1t;/p>

    沛邑城内的事,墨者暂时不管,还不到时候,楚人还没有正式出兵。&1t;/p>

    鉴于五乡十八亭已经分好,也需要一个拢阔五乡十八亭的上级机构。&1t;/p>

    若叫邑,又容易在称呼上惹贵族不满,所以墨者们选用了一个楚人已用、但是中原还未普及的称呼:县。&1t;/p>

    民众们一致同意将墨者整体,作为县政的负责人,作为沛邑万民法与签契之民之间的中介执行者。&1t;/p>

    同时又仿照管仲改革的叫法,墨者之中选出了五个乡长的候选人,以等额选举的方式,让这五人一一讲清楚自己的能力、擅长、才能,基本全数通过。&1t;/p>

    再用同样的方式,墨者内部提供了十八名亭长的名单,也是全数通过。&1t;/p>

    这二十三人,虽不是墨者七悟害级别的人物,但也都是贤能之人。&1t;/p>

    至此,从第一天相聚到现在已过了六天,一个大致的拥有政府职能的县级机构算是简单地搭建起来。&1t;/p>

    民法有了、耕牛已准备、秋天马上要到、新作物的种子差不多可以让每亭都种植一些、政权也算是简陋搭建起来,剩下的只是顺水行舟一般,让所有的民众在他们约定的法约上签名、摁手印并借此编户齐民。&1t;/p>

    一旦手印摁在了沛邑万民法之后的纸上,墨者在此行义的法理算就算是彻底获得。&1t;/p>

    一方面是有旧体系国君贵族的允许,另一方面则以万民相约之法得到了民众的允许。&1t;/p>

    前者随时可能反悔,但后者则只会越支持。即便前者反悔,那也无所谓,到时墨者仍旧是沛邑城外的无冕之君。&1t;/p>

    至此,墨者才算是真正拥有在沛地行义的资格和基础。&1t;/p>

    如此一来,第七天的事也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