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六章 少年国家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几乎在张轶辉访问大名的同时,新华夏外长林东旭也开始访问欧洲。闪舞小说网35xs

    此行在外界看来,就是一场无谓之举。毕竟,西方的联盟已成定局,新华夏此次访问连亡羊补牢都算不上。

    事实上,效果如何,从林东旭受到的接待上也能看出来。

    以往新华夏外长出访,即使是西班牙、英国这样隐隐对抗的国家,虽然满心不愿,但是由于新华夏有强势的海军作为依靠,还是不得不以大国的规格对待,基本上,即使是新华夏的外长,也能够享受到其余国家内阁总理大臣的待遇。这一点,即使是最为敌视的西班牙也不得不摆出表面尊重的架势。

    但是,这一次林东旭外长的首站,是西班牙。西班牙甚至连迎接的程序都省略了,直到林东旭一行抵达马德里,才有西班牙的副外长对林东旭等人表示了欢迎,迎接晚宴上,其余高官一概见不到。

    林东旭虽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希望两国保持友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在场的西班牙最高身份官员,副外长,也仅仅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让林东旭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或者,更贴切的说法是,热脸贴上冷屁股。

    林航表面上看,露出了极为沮丧的表情,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回应。

    依照行程,林东旭继续访问了英国,接着开始访问欧陆,荷兰、法国。所到之处,一片冷清。即使是表面上最欢迎自己一行的法国人,也无非是内阁副首相进行了接待。会议上,闭口不谈两国所谓的传统友谊,倒是提出,希望新华夏加大对法兰西的投资。

    林东旭微笑的答应了,内心却在鄙夷不断,“真拿我们新华夏当傻子么?”

    事实上,林东旭虽然口头上答应了对法兰西的投资,但是口惠而实不至,在投入一分资金的前提下,实际上却撤出了十分的前期投资。35xs

    法国人虽然在事后明白了此种情形,但是毕竟双方还没开战,只能忍者。

    林东旭倒数第二站,就是普鲁士。此行并不为人所熟知,并且也大多没人关注,主要是此时的普鲁士正处于低潮期,国际地位其实不高。欧洲列强在战胜拿破仑以后,曾经召开了一个维也纳会议,其实就是分赃大会。结果,普鲁士虽然是战胜国,意图恢复自己战前的所有领土,但是在分配萨克森时,却与其他列强发生分歧,几乎与英、法、奥发生战争。主要原因在于普鲁士虽然为战胜拿破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之前由于被拿破仑战败过,起先曾经依附国拿破仑。而战胜拿破仑的关键也是法军在莫斯科的惨败,所以,沙俄以战胜拿破仑的首要功臣自居,而英法则是不希望在自己身畔出现一个强国,不约而同的打算削弱普鲁士。后来达成了妥协。普鲁士得到了三分之二的萨克森领土和莱茵河沿岸的土地,而将此前获得的波兰领土让给俄罗斯,却让普鲁士饱受屈辱。

    痛定思痛,普鲁士人意识到,先军政治也不是万能的。普鲁士虽然军事实力进入英法等强国的视野,但是由于容克地主阶层对于国家的掌控,经济活力匮乏,导致经济实力有限,失去了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此时的普鲁士,正在全世界寻求投资。但是英法等国都在全力整军备战,怎么可能会给予普鲁士所需要的大笔资金?至于欧陆另一强国沙俄,是比自己还穷的穷逼,就更指望不上了。闪舞小说网35xs更何况,落后的沙俄也需要外国的资金来促进自己经济的发展,从这方面讲,两国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这也是双方在一战时期成为敌对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林东旭访问普鲁士,受到了这些天以来最热烈的欢迎,不仅普鲁士首相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侯爵亲自在港口迎接,当晚还由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主持了欢迎宴会,规格之高,不亚于西方国家的国王前来访问。

    林东旭自然是对国王的殷切招待表达一番感激之意,当晚宾主尽欢。

    第二天,奥古斯特首相前来拜访林东旭等人,原意是来个谈判,摸清对方的来意。然而,林东旭却不按常理出牌,提出要参观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前身是柏林大学。在经历了拿破仑的入侵,暴露了普鲁士的落后之后,威廉冯洪堡对普鲁士的教育进行了改革,他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并与1810年创办了蜚声中外的世界顶尖学府,德国精英大学洪堡大学。

    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其”教研合一”、“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的洪堡精神也影响到了几乎所有的现代大学。

    别的不说,就拿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举例,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历史上曾产生29个诺贝尔奖获奖者。爱因斯坦,普朗克,黑格尔,玻恩,赫兹,哈伯,薛定谔,韦伯,叔本华,谢林,海涅,魏格纳等一大批学界大师都曾在该校学习任教。

    对于这样一所著名的大学,林东旭除了内心的渴慕之情,最主要的却是要发表一番讲话,大致内容就仿效梁启超最有名的《少年中国说》。林东旭从自己父亲林旭的日记中发现这片文章的,觉得切合此时的实际情况,可以利用一番。

    果然,成立不久的洪堡大学少有贵宾来临,林东旭的造访吸引了大多数的学生前来听讲。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