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面包与理想(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崖山人建造房屋速度极快。首先是华京附近森林密布,加州红杉尤其众多。红杉树干通直圆满,木材纹理美观,耐腐耐火,有香气,不受白蚁蛀食,是贵重的高级建筑和细木器用材;

    这些树木无论你是作为立柱,还是横梁,都非常合适。

    崖山人又从汉人中挑选出制砖的老手,开始烧制青砖与红瓦,再加上作为胶合剂的水泥,建造两层别墅,强度还是可以的。

    由于分工明确,建造流程合理,人手又充足,崔元庆的别墅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春节前就建造好了,而且水电齐备。

    崔元庆家是朝鲜富裕家庭中第一批搬入新房的。

    确实如同崖山人所说,这样紧凑的房子,虽然结构上显得怪异,但是住起来相当便利,就比如说晚上起夜,在以前就是一种受罪。天气暖和的适合,要走的很远才能到茅房。而冬天虽然有尿壶什么的,但是放在房间一整晚,味道也是不小的。现在就不同了,有了抽水马桶,污物一下子就被冲走,房间根本没什么味道。最方便的就是自来水,只要一拧开水龙头,就有了冷热水{崖山人现在没能力造出热水器,热水只能靠自己烧煮然后电动马达送入管道。崖山人也是打算建造统一的锅炉房,不仅提供热水,也可以作为冬天供暖。当然,加州即使冬天气温也很少低于0度,供暖可以说是没有必要的。

    然后就是电灯的出现。不仅使用方便,只要按一下开关就可以了,而且十分明亮,比起蜡烛是强了太多。现在,崖山人已经在萨拉河与圣华河修建了小水电站,供应日常的使用已经足够了。

    崔元庆虽然依旧对崖山人有些不爽,但是对于崖山人的物事倒是越来越有兴致了。而且崖山人为了宣传,还在崔元庆家前院布置了假山,流水,游泳池,后院可以种植果蔬,周围是木栅栏,典型的中西合璧的风格,当然现在只能成为新华夏风格了。

    崔元庆家的大豪斯赢得了一众朝鲜贵族的赞叹,毕竟,现在大多数朝鲜人还是只能住在矮小的茅屋内。崔元庆十分得意,为此,被崖山人忽悠去了15000两银子的郁闷心理也荡然无存。

    有了崔元庆的带头作用,朝鲜土豪们纷纷解囊,崖山人赚得了近20万两的白银。

    当然,崖山人尝到了甜头,就不会那么容易满足的。接着,又以农业部的名义上门推销各种农业机械。华夏人自从有了小巧的蒸汽动力,再借用后世的一些设计,十分顺利的制造出了大量农用设备。

    只是,这些农业机械虽然效率比起人工提高了许多倍,但是作为这个世界首次出现的设备,华夏人不可能卖出白菜价。相反,是要赚钱的。像是垦荒或耕田用的旋耕机,华夏人就开出了1000两白银的超高价。要知道,1000两白银,可是相当于60多万人民币,都可以买一辆中高档的轿车了,利润足足有一半以上。这还是在铁料十分稀缺的情况下。

    但是,朝鲜人知道,新华夏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想要将自己的土地由荒地变为耕地,只能借用崖山人的所谓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一系列工具。

    只是,一想到价格,就不禁心疼。

    陈德顺看似老实人一个,其实内心也是比较奸猾的。他并没有打包似的将所有机械出售,而是先推销最紧迫需要的旋耕机。垦荒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自然的,垦荒用的旋耕机也就最为抢手。顺理成章的,陈德树首先推销起旋耕机。

    崔元庆看着陈德顺那看似老实的脸,就想给上一拳,这些崖山人真是贪得无厌,这样的一个玩意都敢开出一千两银子的高价。

    只是,谁让自己无法雇佣到足够的人手呢。最终讨价还价之下,以95折的价格成交,外加旋耕机的操作培训。

    再然后,拖拉机、播种机等等,在崖山人的巧舌如簧之下,也都咬着牙购买了。只是,到最后,包括崔家,银两确实都告急了,崖山人这才答应以将来的收成作为货款。所有的粮食折算成中等米价,为1两4钱每石的价格收购。

    这样的价格比起大清要低上一些,但是华夏人愿意敞开收购,并为此签订了协议。朝鲜大户简单计算了下,发现在机械作业的前提下,由于节省了人工,其实比在老家还有赚头。基本上前三年就可以将这些设备投入的钱捞回来。而按照崖山人的保证,这些设备必须能够至少使用十年。

    朝鲜大户们这才有了笑容。

    只是,随着生活的稳定,朝鲜人这些大户,似乎觉察到新华夏生活的宽松自由,再加上对于家乡的想念,似乎有了一些不应该有的想法。

    李友新是一名普通的朝鲜人。因为家境贫寒,没有钱缴纳所谓的国民税成为“光荣”的新华夏国民,只能作为崖山人农场的劳工,为崖山人干活。

    说实话,从身份上讲,李友新等人只能算是奴隶般的存在,毕竟是被崖山人俘虏过来的嘛。但是,要说实际的生活条件,李友新更喜欢此时的生活。

    李友新是一家子人齐齐整整的都过来的。因此,对于崖山人谈不上恨。反而,因为全新的生活,对于华夏人还有一定的感激之情。

    在朝鲜,自己也只是为大户人家耕田的农奴,一年带头,连米饭都没吃过几次,吃糠咽菜是常事。在华美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是不停的干活,但却也没有太累,甚至说是更轻松了。

    因为,崖山人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机械,无论是耕田、播种、收割甚至运输都有机械来做,人只是作为辅助,费力并不多。平常也就是田间的除草工作要经常进行。毕竟,田间地头,那些大机器进不来。要说除草,那可是娘们都能做得来的,对于李友新这个大男人来说,就更不算什么了。

    虽然是俘虏,崖山人对于这些朝鲜人,甚至比朝鲜自己的官府对朝鲜人还好。如果是一家子都来到新华夏的,其实也是大部分朝鲜人的现状,他们就会被崖山人安排在一起居住,十分通情达理。

    这也是崖山人当初考虑的结果,为了社会稳定,基本上选的都是家庭户搬迁到华美的。有老有小,有所顾忌,造反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这些朝鲜人来到新华夏,第一件事就是造房子。为崖山人造,为汉人造,为自己造。

    崖山人的房子,自然不是这些朝鲜俘虏所能享受的。分给给普通朝鲜人的,也不过就是一所木房子。基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