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年代纪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83章 章 :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破了脸。”

    贺建国一听,担心道:“严重吗?从过年前好几天我就没回去了,竟然不知道。”

    “不严重,指甲刮破的能有多严重?没两天就结痂了。沈二蛋拎着小半篮子鸡蛋亲自登门道歉,被二嫂赶了出去。”

    “我大嫂因为什么和沈二蛋老婆吵架?”

    詹仁喜摇头一叹:“嗐!能是为什么?就是那个祸头子沈玲玲!真是个祸头子,你们前段时间家去,应该听说她要和马俊立离婚的事情了?”

    “听说了。”齐淑芳从沈要武那里知道后就告诉贺建国了。

    “支书是咱们生产大队最大的干部了,你在市政府里上班,他拜把子兄弟又在公社,和你关系好的霍书记是咱们县的,可以说,没人比你们家风光。虽然沈玲玲无缘无故地就以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的原因恼着想离婚,但是马俊立不愿意,马家也不愿意,不管咋说这是花了百十块钱和许多粮食才娶进门的媳妇。于是,马家就上门请大嫂和媒婆一起,去沈家说情。”

    贺建国听到这里,道:“请我大嫂说情,说得过去,我大嫂答应了?”

    “答应了,不然不会去沈家。大嫂呢,就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沈玲玲为人再不咋滴,嫁到马家后不小心流过孩子,这事儿,应该劝和不劝分,答应了马家的请求。那沈玲玲可真不懂事,沈二蛋老婆也纵着她,说了不好听的话惹恼了大嫂,当场就吵起来了。”

    詹仁喜摇摇头,他都觉得是沈玲玲不对,再怎么着,也不能说到贺建国和齐淑芳身上。

    王春玲不是脾气特别好的人,众所周知的小气,和下面俩弟媳也常有争锋的时候,也不遮住自己对小弟媳的嫉妒,但那是自己家的事,属于内部矛盾,对外面是一致的,怎么可能允许沈玲玲说贺建国和齐淑芳攀高枝,更别提还有许多污言秽语,说齐淑芳长得俊,到了城里、上了火车,在贺建国不在家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勾三搭四。

    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

    王春玲双拳难敌六手,媒婆吓呆了,但沈二蛋家有三口人,沈二蛋老婆、沈玲玲和沈娇娇,沈娇娇年纪小一点,可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吃得多长得壮,力气可不小。

    张翠花当时得到消息赶过去,妯娌两个还是吃了亏。

    不过,王春玲和张翠花经常下地干活,有一把子力气,沈玲玲也没占到便宜,头发被王春玲揪掉一大把,而且鼻青脸肿,为了保护儿子,沈二蛋老婆更加严重一点。

    关于沈玲玲用言语侮辱齐淑芳这段,詹仁喜含含糊糊地小声告诉了贺建国。

    贺建国登时满腔怒气。

    亲眼目睹了沈玲玲的丑事,他们夫妻念着和沈要武的交情,并未张扬,平时和沈玲玲也没有任何矛盾,就是齐淑芳和沈要武的关系好点,她居然在背后无中生有,简直是不可饶恕!齐淑芳只跟沈要武提一句,真是太便宜她了。

    詹仁喜怕贺建国生气,也怕别人知道了影响齐淑芳的名声,忙劝道:“你别生气,大嫂二嫂已经给你们两口子出气了。这件事传开,始终不大好。”

    就算齐淑芳行得正坐得端,也耐不住别人添油加醋。

    贺建国嗯了一声,暗下决心等工作结束后,回去调查和沈玲玲一起看电影的程大哥到底是何方神圣,他要是由着沈玲玲诋毁齐淑芳而毫无作为,他就不叫贺建国!

    贺建国加速思考,一定要早点想到减轻民工负担的办法。

    贺建国绞尽脑汁,一天后下了雪,下雪也没停工,在看到民工因为冰封河**,在地上钻眼撬冻土的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书记,有了!我想到办法了!”

    “什么办法?”何书记急切地问道,霍父也看了过来,连声询问。

    “就是杠杆原理。”贺建国先解释杠杆原理,然后比划一番,“在堤坝上支几个牢固一点的架子,装上一个大点的滑轮,滑轮上穿粗的尼龙绳,一头系着下面的竹筐,一头由上面的几个河工用力拉动,竹筐就可以直接滑到堤坝上,不用辛辛苦苦地抬着上坡。”

    何书记没学过这方面的知识,霍父也一样,白胜虽然学过,但不太懂得运用到现实中,三人半天都没明白,何书记索性道:“我给你开一封介绍信,你去买滑轮尼龙绳什么的,账单你拿着,以后给你报销。滑轮拿回来先做一个试试,如果有用,再向大众普及。”

    “好!”

    贺建国迫不及待地拿着介绍信,骑着自行车回古彭市,几经挑选,买了两个最好最大的滑轮,又买了几捆特别结实的尼龙绳,回到白塔河边指示几个非河工的百搭大队社员挖坑埋木桩,建起一个支架,装上滑轮和尼龙绳,一头扔到下面系上竹筐,一头留在堤坝上有两三个人拉着,没怎么用力,装满泥土的竹筐就顺利地升到了堤坝上,确实省了很多力气。

    没达到完全减轻河工负担的地步,但减轻上坡的负担已经够很多人高兴了。

    “真有用啊!”何书记很高兴,霍父也大喜过望,连忙派人采购滑轮和尼龙绳,一连搭建好几处支架,安装滑轮和尼龙绳。

    好景不长,不到两天,滑轮就坏了,尼龙绳也很快就磨损了。

    损耗率太大,负担不起呀!

    滑轮很贵,一个滑轮需要好几块钱,这下子损坏了十几个,就是几十块钱。

    贺建国觉得很惭愧,两三天就损耗几十块钱,比人工还贵,肯定无法长期使用,没有哪个地方舍得花这么多钱,推广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白胜幸灾乐祸。

    何书记和霍父却安慰道:“方法很好,竹筐里泥土装得太多,所以滑轮容易损坏,如果能一下就好了。”

    “必须,这种损耗成本太大了。”

    贺建国继续思考,终于想到用平板车车轮取代滑轮的方法,平板车的车轮相当于大号的滑轮,承重力更强,粗麻绳可以取代尼龙绳,用了几天,没有像滑轮那样损坏。

    何书记和霍父都高兴极了,他们不放心,又去别处实验一番,确实可用。

    两人表扬贺建国一番,立即上报,建议往各地推广。

    平板车的车轮随处可见,哪个生产大队都有不少平板车,车轮的数量自然很多,而且结实又耐用,麻绳都是社员自己搓的麻绳,粗细随自己心意变化,十分结实,除了支架费点人工,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