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迟到两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临高侯的传说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起这临高侯的事情。小红摇头晃脑地又开始背书了,她不仅是台人形美女录音机,还兼有电脑硬盘功能。

    黄太祖登基后,头十年比较安静,除了定都洛阳这事,让很多人觉得太梗。然后臣民们就发现,太祖皇帝借口皇宫没修好{他漫不经心地修皇宫修了二十几年},没事就带兵到处巡视。另外,他封了东南西北四院王{采用流任制,王位不继传},搞出四个“特区”。琼州给划到南院王的“特区”,首任临高侯名叫甘世诚,是黄太祖新月地起家的心腹大将,本来应该封为琼州侯,不知为何被黄太祖给改成了临高侯。

    这位临高侯主政琼州期间,政绩相当惊人,几年之内就凭着“临高三雪”{雪盐、雪糖、雪纸}横扫全国,把著名的扬州盐商、福州糖商和苏杭纸商逼得纷纷破产上吊。然后,他又染指安南,新安府无烟煤和富良江大米很快就把两广福建的煤商和粮商赶得走投无路。史称“不出十年,琼州一府便富可敌国,侯府星标{启明星}所到之处,商户破门无数。民间有谣:临高星耀,百商夜行。”

    欧阳南关憋得相当的辛苦,才没有当着两小丫头的面喷出来。这帮人果然不是单穿,难怪要封什么临高侯,分明就是拿着一本《临高启明》作为穿越指南百科大全,货真价实地“临高启明”了一把。这种公然山寨的打法简直令人作呕!

    不过,这位临高侯的功绩远不止这点。十年修生养息之后,黄太祖获泰西万里传书,宣告天下,铁船天劫已过,天朝开始大举对外攻伐,南院以黎氏篡陈朝为由,伐安南。临高侯甘世诚治南院舟师,以石禄精钢制五千和一万料铁肋木壳巨舰多艘,载南院大军直入富临江,一战灭敌二十万,遂破升龙府,安南除国,改设安南都护府。随后,南院王移府至升龙府,改升龙府为河内,大举迁民,史称南都一迁{原南院都城为广州}。

    交趾郡的头十年,是血腥的十年,天朝大军将整个安南的土著贵族阶层和地方势力清洗一空,把当地原著民打散后移填夷州、琉球、吕宋甚至辽东,然后从国内强行移民百万填交趾。黄太祖谓之“大换血”。上百万参与了抵抗和造反的交趾暴民,被彻底执行了“男宫女奴,老弱不留”的八字方针,几十万交趾阉奴被发配为苦力,或劈山开路,或穴坑采矿,所至之处皆“尸骨填于路”。临高侯又献“标准造制术”,琼州船厂百日便可下水两千料大船,称“移民{运奴}标准舟”。数以百计的移民标准舟陆续下水,扬帆海上,琼州与交趾之间出现了千帆并举,川流不息的壮观景象。这位甘侯爷也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号“灭国破家临高侯”。

    听着听着,欧阳南关发现小红纯粹就是在背书,而小青已经在忍着没打哈欠了。知道这两小丫头对这种杀人灭国和移民殖民的历史没得兴趣,欧阳南关也没再多问下去,总之不外乎就是临高启民和穿越小说里的那些套路。反正这位首任临高侯是相当能干的一位穿越前辈,他后来又参加又灭占城、真腊、暹罗之役,因功加封至占城国公,去世时黄太祖下专旨吊慰,享同院王葬仪。

    不过,黄太祖同时收回了琼州府的“特区”治权,将琼州府拆分成琼州、崖州两府,重新封临高二等侯于琼州府。第一任临高侯是一等侯{天朝的世袭爵位,只有公侯伯三级,每级又分为三等,子男两级爵位不世袭},第二任临高侯等于是给削地降级了。所以这位临高侯相当之郁闷,一度上旨请改封为琼州侯,被太祖非常干脆地驳回“不许”。第一任临高侯升为国公后,就把名下能迁的产业都迁走了,而琼州琼山港一度兴盛的海上航运也慢慢转移到了崖州的三亚港。琼州府的风光不再,落差巨大,害得第二任临高侯就一辈子生活都在前任的阴影之下{中国人民喜欢拿人攀比的传统风气改不了},可谓是天朝当时最窝心的一位侯爷,被人戏称为“降级失地临高侯”。

    随着天朝的不断对外扩张,所有加封的新旧爵位,无论是降等承袭还是世袭罔替,全都慢慢改封到了海外。临高侯这个爵位又传两代之后也从二等侯降为了三等侯{这两任临高侯因循守旧,无所事事被人称为“平阳之犬临高侯”和“守户不动临高侯”}。据说是太祖留有遗诏,天书有云,两百年后会有之一次大劫降世,临高侯乃是承劫破劫之位,不可动,动则有国破之厄。临高侯就成了天朝唯一个非海外领地的世袭爵位。本来已经做好了外迁打算的第五任临高侯,突然就成了“守国承劫临高侯”。附带的一个意外结果这个三等侯爵位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很多海外的一等侯和二等侯都想与之交换爵位{天朝允许贵族交换爵位封地},甚至连三等公都有人心动。

    到了第六任临高侯时,很多想从海外落叶归根的勋贵们都开始打主意,这位临高侯一下子成了“万金不换临高侯”。第七任临高侯是一个热血青年,不甘坐守琼州一地,不顾家人劝阻,非要跟着一位亲王去东洲闯天下。经人忽悠,与东洲金山三等{县}公交换了爵位,时人称之为“六世泽尽临高侯”。

    以公爵换成侯爵的第八任的临高侯,其实是首任临高侯甘世诚孙女婿一系的后人,在东洲殖民立功封至金山三等公,在淘金潮中发了大财,进取之心已失,就想回归母国享受人生,因此甘愿降爵。他一家人高高兴兴回国时,据说其财物竟装满了数条万料巨海舟,时人称为“金山银海临高侯”。

    再下一任临高侯喜欢附庸文雅,爱好名声,又挥金如土,养了一大帮子文人墨客,被一帮子拿了钱的文人吹捧出了一大堆称号如“礼贤下士临高侯”、“急公好义临高侯”、“知书达理临高侯”、“风流倜傥临高侯”。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有人告发这位礼贤下士、急公好义、知书达理、风流倜傥的第九任临高侯与海外儒家余孽“私相往来,图谋不轨”,被正在缺钱的朝庭给盯上了。朝庭便拿了这位临高侯一个错,以“交结不轨”为由,将其抓捕入狱,敲出了史上最大的一笔罚金后,才将其放过。也许是受惊吓过度,这位名头响亮的临高侯被从狱中放出不久便一病呜呼了。留下了庞大的家产和诱人的爵位。时人称为“出头之椽临高侯”。

    第九任临高侯去世后,谁来继承侯位,就涉及到天朝的承袭制度。天朝黄太祖是一位极有个性的皇帝,居然在分封功臣时,强行加一条,爵位世袭无论平继还是降等,都只能一脉单承{例如侯爵只能有一个儿子继侯爵之位,其余子女无爵位,不能侯爵的儿子自动封成伯爵},而且承袭之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