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级之数,东西南北里程之限”而成,清楚地标明了洞室、芝草的高度和地点,以及山岳的四周里程数,使之成为道徒修炼的必读符图。
并且,不管走到哪里,刻符图在山上,镇压一山之灵,得到安宁祥和的山水格局。凶险之地刻在山崖,凶险随之变小而没有,此符甚验。
五岳真形图对五岳的山水穴窦、泉液所出、地脉所通均进行了标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仙风道骨之徒指明了生活水源。总之,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的产物,是道门中人的护身符,为寻求它的真谛,不论是草履拂尘的云游仙人,还是按驾祥云的游方道士,均来去倏忽在五岳山川,惊鸿飘渺于天地之间,沉沉绪脉在中华大地。
《五岳真形》图系西王母传与汉武帝之图,对这批地图出处与上述提法有异。其文曰:“帝又见王母巾笈中有一巻书,盛以紫锦之囊。帝问此书是仙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岀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帝下地叩头,固请不已。
王母曰:昔上皇清虚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观**,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安于地理,桢五岳而拟诸镇辅,……乃因山源之规矩,覩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周旋逶迤,形似书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书形秘于玄台,而岀为灵真之信,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近。……今以相与,当深奉慎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祸及也。”
符图制作方法的总结:“一者五岳山符,安镇方岳以及其它山水之地,檄召万灵,太上真文也。二者五岳山蹠,神仙倒景,俯视山川之蹠,写其曲折蟠薄在地之势也。三者五岳山形,取其峰峦、洞室之所在,神芝、灵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级之数,东西南北里舍之限也。四者五岳山骨,取其骨体之所像,枝干之所分,上法星文,下主人事之所起也。五者五岳山水穴窦之图,取其泉液之所出,金宝之所藏,地脉之所通,而为之图也”。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