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全歼抗倭救国军!
这就是大鬼子寺内寿一,给参与围剿抗倭救国军的部队,下达的最高指示。
为了围剿抗倭救国军,除了派出去十几万日伪联军外,寺内寿一还派出了三百多架飞机。
没想到的是,地面部队竟然损失了好几万。
甚至,三百多架飞机,竟然差一点全军覆没。
派出去这么多飞机,但却飞回来不到十架,这还不算全军覆没的话,什么才是?
不过,这些损失,对寺内寿一来说,都在接受范围之内。
原因很简单,在之前和抗倭救国军战斗的时候,它就曾经接受过这种损失。
最重要的是,上至天皇,下至一个鬼子二等兵,甚至是普通鬼子平民,都早就形成了一个共识。
继华夏的那些什么德械师,在淞沪会战、江阴海战、南京保卫战死伤惨重后,华夏那边已经没什么精锐部队了。
这些德械师,除了老兵和军官、尤其是中低层军官大量死伤外,少有的那些先进武器装备,也大都被毁于战火当中。
重点在于,这些先进武器装备损失后,华夏却很难进行补充。
华夏这边,因为还是落后的农业国,根本就没有生产这些武器装备的能力。
想要在部队当中配备先进武器装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国际市场购买。
现在是战时,国际市场上的武器装备,自然价格很贵。
经历了之前连续几十年的内战、尤其是全面抗战爆之后,华夏那羸弱的国力,一再遭受到重创。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很自然的,华夏的国库,早就严重亏空了。
更何况,在淞沪会战后,华夏还失去了最富饶的淞沪地区。
可想而知,华夏这边想要补充先进武器装备,难度究竟有多么的大。
德国、毛子国、花旗国,虽然明里暗里支援华夏,但力度并不是很大。
非要说明一下的话,那就是杯水车薪。
再说了,经历了这么多战斗之后,不仅华夏精锐部队死伤惨重,就连各普通部队的死伤,也很惨重。
别说培训军官了,就连培训新兵,也得需要一点时间。
并且,还得大量堆砌人力物力和财力。
当然了,不培训新兵也行。
但是,这么操作,意味着想瞎胡闹。
就连训练有素的新兵,刚刚上战场的时候,因为第一次见血,将近有一半的士兵会生心理崩溃。
如漫无目的的逃跑、大小便失禁等等。
可想而知,将没有接受任何军事训练的新兵派到战场上的话,他们肯定都是炮灰的角色。
……
综合上述现实情况,岛国大本营那边,经过一番密集讨论,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
集结优势兵力,不惜一切代价,也得全歼抗倭救国军。
并且,在结束这次战斗之后,携带着大获全胜的余威,进而彻底灭亡华夏。
其实,灭亡华夏的想法,岛国几百年前就有了。
可惜的是,几百年前,和华夏相比,岛国不过是只鱼腩。
自家人最知自家事。
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在华夏面前,岛国一直很低调。
甚至,不惜经常给华夏朝贡,表面上安心做一个附属国。
不过,当华夏日渐沉沦,而岛国的国力扶摇直上后,岛国就露出了凶恶的面目。
当历史的指针,指到全面抗战爆时期的时候,意识到华夏已经彻底衰落了,岛国甚至提出了一个口号。
三个月内,灭亡华夏!
不吹不黑,这个口号非常狂妄。
其实,岛国这么提口号,并不是没有道理。
因为极度轻视华夏,在做出主动挑起全面战争的时候,岛国国内并没有实行全国总动员。
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大量招收新兵,召回退伍老兵。
这还不算,就连派往华夏参与全面战争的部队,其实并不全是岛国的精锐部队。
在岛国,遍布的国内的各个重要地点,都驻扎着战斗力很强大的总军部队。
其实,这些总军部队,并不是岛国6军的最强悍力量。
岛国战斗力最强悍的6军部队,其实是盘踞在华夏东三省的关东军!
自打九一八事变后,轻松赶跑了东北军,并顺利接受了被东北军遗弃的众多金库、武器装备、各种兵工厂、飞机场、海量粮食等之后,关东军早就将东三省经营成了铁板一块。
最重要的是,时至今日,岛国上上下下的,早就将东三省当成了岛国的本土。
为此,岛国一再往东三省派遣大批农民,也就是开拓团。
当然了,关东军之所以不出关,从而尽快帮助岛国灭亡华夏,还有着堤防毛子国的原因。
其实,光是这些有二线部队组成的部队,论战斗力的话,足以能排到全世界前五名。
最重要的是,在岛国,实力最强大的战略力量,并不是6军,而是无条件优先展的海军。
岛国上下深信,一旦派出海军主力部队,让它们参与灭亡华夏的话,想要达成这个战略目标,根本就用不了三个月。
到时候,让海军的众多军舰,围绕着华夏的全部海岸线一字排开,并起凌厉的攻击。
一番摧枯拉朽之后,再派遣6军部队登岸,绝对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轻松灭亡华夏。
说句难听的,到时候,这些登6的6军部队,不过是简单的打扫战场罢了。
华夏的几条著名大河,如长江和黄河、珠江等,虽然不适合大型军舰如战列舰、航空母舰行驶,但体型小一些的巡洋舰、驱逐舰、炮艇等,却可以轻松来去自如。
到时候,让6军配合着这些中小型军舰,沿着这几条大河长驱直入,画面感不要太美好。
再说了,无论岛国的6军还是海军,都配备着实力强悍的航空兵!
这海6空三军一旦全力压上的话,面对着华夏那力度小的可怜的抵抗,结果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般?
除此以外,在华夏,还有着多如牛毛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