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刘玄德帅军进攻兖州的消息,传到了刘岱军中后,几乎所有人都被刘玄德的选择震惊了。
其中尤其震惊,乃至是面如土色的人,是济北相鲍信——因为济北国与青州毗邻,刘玄德的大军进攻,当其冲的便是他的地盘——
他们都是嗅觉非常敏锐的人。所以在联军组建之后,最开始的新鲜劲过去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有了私心,开始感觉到了事情的变化。
天下,开始动乱了。
在这样的混乱中,朝廷的名义,大义,甚至说君子行为作风什么的,很可能都已经没有用了。
真正有用,真正能派上用场,能让自己活得很好的东西只有一样——实力!
是的,实力。实力。只有实力才能让自己愉快的活下去,然后展壮大,甚至说完成一些在这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野心。
而实力的前途,便是地盘。所谓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兵,有兵斯有威。
地盘是最关键的。没有了地盘,还能屡败屡战东山再起的人。全天下古往今来也就那么几个人而已。
并不是谁都能承受战败带来的困苦,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在经历了巨大的打击之后重新振作的。
更多的人会一蹶不振,甚至因为打击而死。
就好像是现在的鲍信。
在听说刘备大军赶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有种想法。就是转身,以最快的度回去济北,守城。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地盘不丢掉……
至于说什么联军的大势,什么陈留近在眼前,眼看着就能打下来。威震天下之类的。
这些事情和他有关系吗?
就算有关系,关系也不大吧。
得到最多好处的,肯定是刘岱。他白白获得了一个陈留郡,地盘增加,实力提升。而他呢,能得到什么好处?他的济北国都没了!这样舍己为人的事情他做不出来!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这样“舍己为人”了。那刘岱多半也不会领情,甚至会反过来嘲笑自己是个蠢货!
这么一想,鲍信的面色一变再变。眼看着这一幕,刘岱的表情同样不好看——鲍信心中在想什么,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但他又怎么可能对鲍信说出来,顾全大局,让鲍信忍耐忍耐,济北国丢了就丢了,反正就算是鲍信回去之后,多半也守不住。这样还不如干脆丢给他们,自己兵合一处进攻……
当然,就算他真的这么说了,鲍信也肯定不会听,只会将刘岱当成是傻子在忽悠傻子。
“无论如何,无论他说什么,我都要走!”鲍信已经做好决定。而再接下来的事情展,也与刘岱心中所想没什么两样。尽管大家劝说,晓以大义。但是无论说的怎么慷慨激昂,都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除了让鲍信暗暗冷笑之外,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联军商谈一番,不欢而散。到最后刘岱几乎忍不住翻脸,说着自己身为兖州牧,鲍信是自己属下,就应该听自己的命令这样的话。
这话非但没有让鲍信回心转意,反而让周围桥瑁、袁遗等人心生不满。鲍信暗暗冷笑,而后转身毫不犹豫的离开。
刘岱身边,有谋士贴着他的耳朵小声建议,是否干脆将鲍信杀死,兼并部众。这个建议让刘岱略有些意动,但是最终看看身边其他郡国的太守国相,最终还是将这个诱人的想法抛到脑后。
不行啊,完全不行。如果这么做了的话,那么就寒了人心了。
如果自己的实力足够的话就不说了。但自己可是在陈留城内,被曹操一轮猛攻给打回来了。自己的根基不稳,大半都靠着这些太守国相给自己撑场面呢。
刚刚与鲍信的争吵,已经让他颜面大失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就……
这么一想,刘岱的表情就更加阴沉了。
甚至隐约间有点后悔。
“如果自己没有听袁本初的话,与袁本初一起作乱的话,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一点?”
他现在的情况,并不比鲍信好太多。
现在的局势,只是早死晚死的结果而已……
他济北能挡住拥有大义名分的刘玄德大军进攻吗?恐怕挡不住。
整个兖州有能挡得住的可能吗?
恐怕同样的挡不住。
这么一想,刘岱便是心乱如麻。
“现在,恐怕只能将期望寄托在袁本初身上了。”他心想:“袁本初麾下有四十万大军,又有孙文台这等悍将辅佐,拿下豫州应该是易如反掌的吧?等他拿下豫州,兖州也就安全了。”
原本,虽然作为盟友,刘岱很是担心袁本初实力太强,对他产生威胁的。但是现在他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唯恐袁绍的兵不够多,实力不够强。让自己遭殃。
“但愿,但愿袁本初能快点来。至少,要比刘玄德来的度快。”
……
然而很遗憾的,事与愿违。
他夏季起兵,秋季交锋。在冬季尚未到来时,袁本初仍旧在豫州顿兵于坚城之下。面对关羽与刘虞两人的防御,多少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而刘玄德的部队却是一日千里。
在那日不欢而散后,刘岱坐在军中大帐内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要与鲍信缓和一下气氛。但是在那之后,就听到一阵阵纷乱声。他正要问究竟生了什么事,就有军校急匆匆进了帅帐,大声说道:“主公,鲍济北帅军拔营走了!”
一声喊叫,帅帐之内满是震惊。
“什么?!”
“怎么?!”
“鲍信怎么如此不智啊!”
他们却是没想到,鲍信竟然这么果断,说走就走。走了不要紧,弄得人心浮动,却是不该……更重要的是,鲍信走了之后,他们应该怎么办呢?
眼看着陈留城难以攻破。他们打了这么久,急切之间,恐怕更没办法将陈留攻破了。
顿兵于坚城之下,人心浮动,同时眼看着刘玄德的大军就要到了。这怎么看都是个全军覆没的要完的感觉啊!
人心浮动之下,不少人都开始思考自己的退路。诸如桥瑁这样的老实人,还在认真的与刘岱商量接下来的对策,好像袁遗这样的袁氏子弟,则已经开始动脑筋。思考是否应该转身离开,带着军队南下去投靠袁绍了。
“不,军队的话规模太大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