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良笑,说:“知道你会这样说。”
杨志远说:“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手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如果在家不孝,何以指望其在关键时刻会对国尽忠,同样,如果其连家都管理不好,又何以指望其能治国。苏建之所以肆无忌惮,依仗的无非是苏剑新的权力,以为有权可以摆平一切,权力不是用来欺压百姓的,权力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既然权力用不对地方,那我们该取消这个权力。”
付国良叹气,说:“苏剑新栽倒在这件事,有些可惜了。”
杨志远说:“这有什么好可惜了,该弃弃,有能力的人不只苏剑新一个,省厅没有合适的,到市局调,本省之大,何愁无人。”
付国良笑,说:“要不你举荐举荐。”
杨志远笑,说:“你自己去发掘,别官僚主义,多下去走走。”
付国良笑,说:“要不向省委建议将吴彪调来?”
杨志远断然拒绝,说:“老兄你可不能釜底抽薪,我坚决不同意,别盯着会通,别的地市去打主意。”
付国良说:“都说你杨志远只要发现人才,挖别人的墙角从不手软,到你这,不成了,成釜底抽薪了。”
杨志远嘻嘻直笑。
一周后,m省委做出决定:免去苏剑新同志的省公安厅副厅长的职务。
本省人虽然不知道苏剑新因为何事被免,但本省人还是从省委的免职公示看出一些端倪,因为苏剑新刚刚五十,而省委在宣布苏剑新免职的同时,并没有‘另有任命’这四个字。也是说省委免除苏剑新的职务,但并没有准备另行安排,本省人据此认定苏剑新栽了。
省委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调林原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洪然接任省公安厅副厅长。
这次省委常委会,杨志远没有参加,看到结果,直摇头,心说这个付兄,怎么知道盯着自己身边的人不放。杨志远现在已经明白党校的好处了,那是遇付国良这种关键时刻可以有人可用,信手拈来。在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一个人的能力最大,没有志同道合的同志鼎力相帮,也只会是举步艰难。
这天是小课。今天没有教员课。
田厚云说这段时间同学们的学习较累,今天咱们自由谈,劳逸结合,轻松轻松。
学员们都笑,说好。都知道田厚云这个话题较笼统,不可能任由大家海阔天空,肯定会有选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选题畅所欲言。大家都看着田厚云没有说话。
田厚云转身,用粉笔在黑板写了几个字:从政路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这个选题顿时让大家兴致盎然,这一期一支部的33名学员,工作领域广,学历层次高,领导工作经验都较丰富。每个人从政路的心路历程,思想感悟,对他人来说,都是一次心灵之旅,一支部的学员都会从各自的经历受到某种启迪。
田厚云说大家可以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围绕这个话题,畅谈各自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实践,介绍各自的从政体会和人生感悟。供其他学员学习,其他学员也不得吝啬,得据此对每个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写出心得,供大家参考。
田厚云说:“谁先来?”
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望向了杨志远。
每个人的从政经历各不相同,成功路的真知与灼见,真经与实招对大家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肯定是受益匪浅。同学们对的谁从政经历最感兴趣?自然是杨志远,不只是同学,连田厚云和袁学礼都是饶有兴致,38岁的省委常委,搁谁,谁都会一窥究竟。
田厚云笑,说:“看来还是老规矩,由杨学员先来。”
现在一支部的小课,规矩自成,课提问,谁第一个回答,杨志远,不管杨志远愿不愿意,教员有什么问题,第一个点到的是杨志远的名,杨学员说说杨学员谈谈杨学员怎么看?杨志远已经成了一支部的灵魂人物,不可缺失。杨志远一看田厚云点到了自己,也不推辞,说:“既然如此,那好,我说说我的从政感悟。”
杨志远说我大学毕业回新营杨家坳创业,学员们多有知晓,但究其原因,大家也许不知了,我高二那年,父亲早逝,孤儿寡母,只差一点休学,是杨家坳的乡亲们倾其所有,才使我杨志远得以完成学业,我们家族的老人为了劝说我继续学习,在大雪之怀揣着烤红薯走了几天几夜来到了学校,也正是从那天开始,我知道了什么是恩情,也明白了什么是集体。一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可以经风历雨;我离开杨家坳,从政,在省政府一处,我跟周至诚省长处理一起群众暴力抗法事情,林原的底层民众为了生存与城管对打,群众暴力抗法按说有错,但省长却认为相对于政府,底层民众是弱者,群众即便有错,也是错在政府,是政府不懂得温情执法,关心不够,该反思不是群众而是政府。我从此次事件,明白同情弱者,是为德,而作为执政者,必须有一颗悲悯之心,此为官德;那一年,我还经历了一件事,林原高架桥坍塌,高架桥坍塌事件因为马少强被绳之以法,轰动一时,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头七之时,群众自发地前往事发现场吊念的情景,人山人海,菊花遍地,在那一天,我知道了什么是敬畏,敬畏生命,生命的尊严不容践踏。
杨志远说人生是由许多片段组成的,但作为一个从政者,我最难忘的是这三件事,因为这三件事贯穿我的整个执政生涯,让我知道一个人只有知恩感恩,同情弱者,敬畏生命,做人,他会是一个好人,而做官,他肯定是一个好官。而且作为官员,一个人单打独斗不成,得依靠组织,集体,团队,才能迎风战雨,战胜一切困难。这是从政之道。
学员们根本没想到杨志远会这样来总结他的从政经历。一个个望着杨志远。杨志远说:“各地之所以野蛮拆迁频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归根究底,在于为官者麻木不仁,不懂得感恩,缺少怜悯之心,不懂得敬畏,试想我们的官员哪怕有一点点的良知和一点点的责任感,又岂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一个地方的主政者,如果胸怀一颗怜悯之心,又岂会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
杨志远说:“咱们一支部的33名学员,书记市长占了一多半,我们这一级的官员已经可以左右一个城市的方向乃至城市的命运,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在考虑这个方向的时候,多一些怜悯,让自己所主政的城市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