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若不到京,则明日必到。”
听了这话,朱大明心中多少高兴了点,孙承宗一来,他计划中的很多事情就可以开始着手布置了。
想到这里,朱大明又对三人说道:“如今形势与往日不同,太平年月,朕与卿等自可垂拱而治天下,然而如今辽事十数年不能平,西北有流民作乱,西南亦有土司降而复叛,内阁不可无知兵之人,更不可无知辽事者。朕欲加孙承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预机务。不知卿等可有意见?”
皇帝说的是正理,这一点施凤来等人都得承认。
如今虽然还算不上是天下大乱,但是用兵的地方却着实不少,东北、西北、西南,几乎无一日不用兵,如今内阁之中确实缺少知兵之人,增加一员曾任边镇督师的阁臣,是难以避免的。
而且孙承宗这个人选,也是他们无力反驳的,即使是廷推也不会出现意外。
施凤来还是想提议王在晋或者阎鸣泰,但是在阁臣推举兵部尚书的时候,皇帝就明确说过表达过反对意见。
所以此时他也没有再提出来,想来想去没有更好人选,于是躬身道:“孙承宗虽归乡经年,但毕竟久任兵事,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张瑞图见施凤来同意,他当然也没有不同意见,而李国鐠就更不必说了。
就这样,还没有到京就任兵部尚书的孙承宗,连皇帝的面都还没见到,就又被加封武英殿大学士,成为了人人仰望的阁臣,实现了出将入相这个文人雅士的人生梦想。
这道圣旨一出内阁,朝臣们想得更多的不是合不合廷推阁臣的规矩,而是皇帝对孙承宗的赏识与重视。
虽然也有人上疏提议廷推,但是在孙承宗入阁与施凤来晋升为首辅之间,言官的火力更多地还是集中到了施凤来的身上,揭露他的阉党面目,请求皇帝夺其官,治其罪。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