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十三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六章 蜀考张榜(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书生,大都是与蔡绍諴境遇相差无几的穷书生。

    没功名,没田宅,没有权有势有银子的爹妈亲戚,甚至没有正当的职业。他们就是一群残酷科举制度下被淘汰的失败者。

    藩王虽然在读书人中名气不佳,但有钱有粮还有事情做。只要不卷入藩王谋反的事件中,这份职业还是有吸引力的,最起码每月五斗米,不至于让家人饿死。

    前几天有件惨事在成都府都传遍了:一个巴州逃难来的书生饿死在北门桥头边。第二天就有人发现附近一棵歪脖子树上,吊着他的老娘、老婆和三儿一女全家六口。秋收还要等一个月,粮价正是高企不下的时候,若是活活饿死在秋收之前,那可就太冤了。

    那施先生舔舔干涸的嘴唇,悄悄勒紧松弛的裤腰带,眼珠一转,有了个主意。

    他上前拱手施礼后问舒师傅这考试的时间。

    舒师傅对这位年龄与自己相差无几的老先生还是客气的。他答道因为要等周边几州县的考生到来,所以考试日期定在十日之后。

    于是这施先生顺理成章地要求到,他们居所偏远,本来明日便要还乡。如果为蜀考要等上十日,那他们的盘缠可就……

    从前有个问题,是如何让一只铁公鸡突然变得大方起来。

    答案是,让他花别人的钱。

    现在舒师傅就是那只突然大方起来的铁公鸡。他一拍胸脯,立即把参考人员这十日的吃住都应承下来,并且还立即答应,把上门考试免费赠送吃住这条明明白白写进招考规则中去。

    “若是一千人来考,老子等于在一个月里多养了两个连!”

    朱平槿虽然心痛他的钱粮,可是他不是个算小账的人。有了一千书生军,无论如何都比两连护商队强。

    这些书生有知识有文化。经过培养,有一半都可以成为军官。至于他们加入王府的卑劣动机,朱平槿认为可以暂时无视。

    D校的教授说,没有天生的革命者。

    只要逐渐启发他们的觉悟,用事实来教育他们,用实践来锻炼他们,他们也会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至于极个别坚决不转变落后观念的,甚至在思想上长期对抗组织的,还可以搞一个抢救运动嘛!

    ……

    舒师傅费了自己的口水,花了朱平槿的钱,终于挑得书生们蠢蠢欲动,准备投贴应试了。那些住得近的书生也急忙回家邀朋结友,准备一同来投贴。

    形势一片大好,朱平槿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好歹可以按下一头,专心把泸州这坨屁股上的翔擦干净。

    舒师傅也是一脸兴奋。他自信,通过今日的舌战群儒,他在四川的名声终于可以直追杨廷和、杨升庵父子{注一}。那是他一生的偶像和夙愿。

    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却在书生堆里响起。

    “难道宁王之祸,今日要重现于蜀地哉?”

    哄!书生群里炸了锅!

    注一:杨廷和、杨升庵父子。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正德七年出任首辅。武宗崩后,杨廷和计除江彬,立武宗从弟朱厚熜{嘉靖皇帝}继位。在朱厚熜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五年后卒。明穆宗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号文忠。

    杨慎,号升庵,妻才女黄娥,号称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以上为百度提供。响木再添一点佐料:

    杨家祖宅即现在成都市新都区升庵桂湖。桂湖附近有著名禅林宝光寺。进入宝光寺大门,左右即供有杨氏父子神像。

    禅寺供奉儒臣,殊为奇也!

    响木亦不知何年何月之始也!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