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全面复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一十三章 电影牛逼就能嚣张?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原版电影的开头充满了业余爱好者的廉价感,萧炎却用一段4分50秒的长镜头,使得这部电影在档次上瞬间升华到了历史级。

    这一段长镜头先从吴邪饰演的男主角街头卖唱开始,其实剧情还是那个剧情,但当吴邪唱到一半,曾志韦饰演的小偷将他的钱物抢走,两人的追逐戏竟然一镜到底……

    首映式里的观众只见到摄影机跟随吴邪的背影奔跑在香港的街道,一路穿过七弯八拐的巷子,追追停停,其间不断有人从人物背后、镜头之前穿行而过。

    这段长镜头最精彩的是中间穿过一间餐厅的部分,群众演员多而复杂,一人犯错则镜头废弃,却被萧炎处理的井井有条,一路拍到吴邪追逐曾志韦饰演的小偷来到街尾,这时镜头还不停止,两人的对白依然在继续……

    最后直到吴邪饰演的男主角放走了小偷,这段长达4分50秒的长镜头才算结束,中间竟然没有出现一丝差错。

    如果这段长镜头只是时间长,过程复杂,那国外也不是没有类似的经典,萧炎这段顶多能称之为“影史最佳长镜头之一”。

    但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萧炎并非将长镜头作为“炫耀”的手段,这段长镜头的运用不漏痕迹,让人觉察不出存在,但却将香港一整条街道的特色景象一览无余,尽数收纳到这段4分50秒的长镜头里。

    不过最牛逼的地方,还是那个令人无以复加的第三人称追逐视角,这才是前所未见的鬼斧之作!

    没错了,这段长镜头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地方,正是镜头始终保持距离跟随在吴邪的身后,一直保持两米左右的距离。

    这些导演无法想象,摄影师是如何扛着一个摄像机跑的飞快,并能与吴邪始终保持这样一段固定的距离?

    这才是这段长镜头里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原本以这个年代的技术不可能实现,因为不可能始终保持距离,甚至不可能有人手持摄像机跑得这么快。

    曾志韦可是踢足球出身的龙虎武师,别看他的个头矮,但是身体素质极佳,跑起来更是飞快。

    萧炎让他全力奔跑,吴邪自然能轻易追上,但是摄影师可没这个功夫。

    所以这场戏是由萧炎亲自上阵,是他扛着一部摄影机跟着两位演员跑了一整条街。

    最后剧组一算距离,这三人竟然跑了接近一千米。

    曾志韦演完时都累得蹲下直喘气,差点跑吐了。

    吴邪却脸色不变,一副还能再拍一趟的气人表情。

    但最惊悚的还是扛着25斤重的摄像机,一路跟随两人跑完全程的萧炎。

    这就过分了,萧炎在拍完后还只是喘着粗气,比曾志韦恢复的都快,简直不是人!

    也正是有萧炎这个不是人的怪物,这段20年后都要依靠电脑特效和新式装备才能拍出来的镜头,此时居然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完全有资格拿下任何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项,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原娱乐能拍出这样的镜头。

    但就是不知道,这个奖该颁要给只拍了这一段的萧炎,还是颁给黄岳泰。

    这段载入史册的第三视角长镜头过去后,剧情开始按照原版发展。

    但与原版乏善可陈的技术层面,萧炎在这部电影里极为讲究对光的运用,总是采用罕见的角度拍摄,以及各种色彩滤镜的使用,这使他的版本强出原版几个档次。

    台下的导演们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部电影的色彩为什么那么丰富?简直有一种油腻的感觉,就像油画?

    镜头,他将这块价值二十万英镑的镜头稍加改装后,安装到了摄象机上。

    镜头带来的巨大透光量,使得他在拍摄室内景物时不需要人造光源,甚至点上几根蜡烛就够用了。

    这么奢侈的拍摄手段,这帮大导演可没资格享用。

    要知道,单是这20万英镑就打破香港电影的投资记录了,谁有这么大的手笔?

    镜头的加成,这部电影光是各项设备的租借就达到20万英镑,胶卷也都是订购的贵价货,也就是说光在拍摄器材和胶卷方面,他就花了四十多万英镑,差不多三百多万港币。

    这样好的设备打底,再加上无论是室外风景还是室内空间,萧炎在构图用光上都极其用心,成像后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精美油画,随便拉出一幅,都能挂到墙上。

    这也是这部电影必然能拿奖的一个凭仗,开头那段奇迹般的长镜头,再加上精心的构图,罕见的拍摄角度,油画般的画面,光是这些加成就使得这部电影像是一部艺术品。

    此时从无可挑剔的画面和镜头回归到剧情,萧炎把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设定为一个中奥混血,丈夫在股灾中破产跑路,身边还带着一个三岁大的女儿,生活在一座刚刚经受股灾摧残的混乱城市里。

    电影开头就能见到街上的市民脸上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包括女主角出现后,也是一副孤独和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男主角依然是被一个女友甩掉的倒霉蛋,至于哪个女人会甩掉这么帅的男主角这种BUG?

    嗯……萧炎对此完全没有考虑,李姐万岁!

    这部电影的总体剧情并没有撕裂般的修改,方育平只是在枝节处进行了一些艺术性的填充,特别是对白修改的很文青。

    萧炎表示很喜欢,这部电影就该文青一点,绝对不能太俗气。

    电影开端基本上还延续着男女主角从相遇到相知,借助音乐互相了解彼此,释放自己的过程。

    第一段剧情,男主和女主的相遇,没有波澜壮阔的情景,没有排山倒海的表白,而是在喧嚣繁杂的闹市,凭借一首美妙的音乐,连接了一对失去灵魂的男女。

    这是两只行尸走肉的野鬼,在不经意撞间见了另一个自己,仅仅几个眼神和寥寥数语,便在音符之下完成了从相遇到相知的过程。

    这个情节虽然简易,但默契十足,在萧炎镜头的加成下,逼格瞬间碾压了99%的爱情电影。

    吴邪开头在街头独自演唱的一首“浪人情歌”,用七十年代的标准来看,当然能评个五星,而且非常符合男主角被女甩的心态。

    萧炎在开拍前就提出要求,一两首国语歌是打通台湾市场必要条件,将来进入国内也需要国语歌,所以全是英文歌也不妥,于是吴邪就交出了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