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书剑盛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不按套路来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十六章不按套路来

    妇人是好心,提醒李诚打的是勋贵,有爵位的人。再提她的关系,名义上是两人的母亲。他们再怎么折腾,也不敢把自己怎么地。总之说话很有讲究,交代清楚事情,还暗示李诚要当心。这女人,真的不简单。李诚脑子里一转,杨氏出自弘农杨氏观王房,这一房出过杨雄这种隋朝的顶级权贵,杨氏的父亲是杨雄的弟弟杨达,在隋朝做过尚书、纳言。

    可以说这一门在武德年间,还是顶级的门第。这种家庭出身的杨贞,素质自然不凡。杨贞嫁给武士彠,是武德年间皇帝李渊做的媒人,而且嫁过去的时候四十六岁了。还是所谓的卖婚{武士彠有钱有权}。

    这么一算,杨贞今年都快六十了,看着却像个四十出头的妇人,这也是个妖孽啊。

    搞清楚这些关系,再算上武约{武则天},李诚自然不会露怯。锦上添花跟雪中送炭怎么比啊?加上武士彠是李渊的人,就更没啥好担心的。所以李诚把事情都抗下来,给杨氏和武约一个有担当的印象。

    杨氏得到李诚的回答,见他镇定自信便放心了,微微颔首:“如此,妾身告退。”

    李诚看她要关门,抬手叫住道:“夫人且慢,在下住在隔壁,今后一段时间就是邻居了。夫人家里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出门的,让人来说一声。事情我既然遇上了,就不会撒手。”

    李诚这话的意思就是,武家兄弟再来闹事,知会一声,我兜着了。

    杨氏笑了笑,没有再说话,关门闭户。武约一直盯着李诚,一直到门被关上。

    杨氏并不介意跟邻居搞好关系,而且还是一个看上去很出色的青年。武氏听起来是权贵,实际上在权贵里头,处在一个底层,比一般的百姓是好不少。但这是长安城啊,就算不少长安城,老家文水县,随便一个县令就不是武家能惹的起的。

    落草的凤凰不如鸡!说的就是武家。武士彠在的时候,或许还有人会忌惮一些。说句难听一点,要不是顾忌名声,武士彠这种李渊的起家班底之一,李世明恨不得亲手弄死。

    “阿母,隔壁家不是姓崔么?”武约抬头看看母亲,问了一句。

    杨氏柔声笑道:“应该跟崔氏没什么关系。”

    李诚也没心思转悠了,转身回去。如果不是女皇的缘故,武氏这种有政治站队错误案底,李渊绝对死党的家族,李诚根本就不在意。多了女皇的因素,李诚就得谨慎应对了。

    相比于李诚的悠闲,李靖就没那么轻松了。回到长安先不回家,直接奔着大兴宫去了。面见皇帝的过程更不轻松,一番君臣奏对之后,李世民摸出一份奏折给李靖看。

    李靖仔细一看,好嘛,被人弹劾要谋反,当即就跪下表示接受皇帝的任何处罚。喊什么冤啊?傻瓜才喊冤。这时候越老实,皇帝就越觉得你委屈了,要弥补你。

    李世民就当没这份奏折一样,随手拿起一副字递给李靖:“药师,这个李诚在哪呢?”

    其实李世民很清楚李诚的去向,这是长安,皇帝才是最大的地头蛇。丽景门和不良人内外配合,李靖身边的人,怎么会不知道去向?

    李靖一看是提携玉龙为君死,呵呵呵,马屁诗。看来皇帝的心情不错。这是从外人的角度看李靖,然后提携玉龙为君死,马匹水准之高,到了不要脸的地步。

    “臣不知,入城之前,自成便离开大队。”李靖照实说,李世民也没在意,笑道:“此人才具确实不凡,朕想见他一见。”

    李靖心道,你要见李诚,派人去传一声就是了。再一想,不对,李世民召见李诚,意义不一样。百官看了会怎么想?这里面有多少红眼病?还有多少喷子?

    回头给皇帝烦死了,这锅谁背?

    “臣腿疾发作,肯定陛下开恩,允臣闭门养病。”李靖多聪明啊,立刻就给了皇帝答案。

    “嗯,药师回去安心养病吧。”李世民很满意的点点头。

    这番君臣对话大概意思可以这么理解。首先呢,皇帝也不是为所欲为的,当皇帝也是要有人支持的,什么人支持呢?文武百官,以及他们代表的地主阶级。也不是没有为所欲为的皇帝,比如隋炀帝杨广就玩砸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你玩砸了就是昏君。

    李世民不能当昏君,而且还奔着千古一帝的方向飞奔中。所以,不能为所欲为。

    那么问题就来了,召见李诚简单,派个太监去就够了。回头你见了人呢,真的觉得他有培养价值呢,打算怎么办?李诚现在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贸然召见又封赏一番,待遇不附和他的身份。另外一个,李诚一旦进入下面那些人的视线,觉得这家伙靠抱皇帝大腿上来的,肯定不是一条道上的,今后李诚的日子会很不好过。扣你个佞臣的帽子,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这帮人为啥这么吊?理由很简单,掌握了话语权。

    没错,就是话语权,纵观历代君主集权的封建王朝,除了满清喜欢用刀子表达意志,其他朝代的皇帝都不会这么干。即便是满清,康熙开始,对地主阶级也不会轻易动刀子了。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吴三桂造反,康熙一看我去,八旗不能打了啊,得上绿营。这样以来呢,汉臣的待遇才得到了改善,通过科举给知识分子一条向上的路走,这江山才坐的稳当。

    总而言之,李世民私下里见一见李诚,看看他的成色。然后在决定怎么用他。

    李靖一生病,李诚总得去看望一下吧,然后李世民可以悄悄的出宫,去李靖家里喝杯茶。李靖很清楚,自己家里不可能没有皇帝的探子,真的家里经营的铁桶一般,距离谋反不远了。

    君臣相得,想的都很好。但有人就是不按牌理出牌啊,你准备的套路对他没用。

    李诚就是这个讨要的家伙,尽管第二天中午就听说李靖腿疾发作了,却一点去看望李靖的意思都没有。而是在指挥瓦匠,改造家里的灶台。

    崔成听到消息就来告诉他,还劝一句:“卫公很看重你,要不去看看?”

    李诚歪歪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这锅灶不改好,你就吃不上炒菜。”

    崔成一听也对啊,吃不上炒菜,太惨了。“也是啊,那二郎继续。”说着就走了,李靖的事情,先放一放吧,吃上炒菜更重要。

    李诚的话没说完,也没必要说穿。李靖为啥要闭门不出啊?呵呵呵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