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入冬,一股寒流自北境南下,凉风呼呼地在鄂州城吹涌着。
忽必烈坐于帐中,忧心忡忡,时下距离北上分兵已经过去近一个月,现实的进展并未如预料那般顺利。
忽必烈依着宗正的计策成功分兵北上,躲过阿里不哥的视线,张柔和董文炳成功袭击了在开平和燕京立兵未稳的阿里不哥守军,在开平和燕京立下阵脚。
然而,正当张柔和董文炳即将领兵南下之际,阿里不哥却在北境突然屯集了重兵,时时虎视开平和燕京,张柔和董文炳将军情禀报给忽必烈后,忽必烈召集刘秉忠和张禧及解诚等人军帐议事。
忽必烈首先询问刘秉忠的意见,刘秉忠提出让张柔和董文炳继续留守开平和燕京,不然,他们一旦领兵南下,开平和燕京很容易又会落入阿里不哥之手,届时之前分兵来之不易的成果又会扑空,忽必烈心有不甘,一时犹豫之中,恰在此时,内侍监突然拿着一封信函进入军帐,说有急信传到。
忽必烈从内侍监手中取下信函,内侍监便急忙退出帐外,忽必烈打开信函,脸色大变,口中怒骂道:“岂有此理!”
张禧关切地询问道:“何事让大王如此生气?”
忽必烈向众人说道:“漠北王有意在和林称汗,已经暗中召集拉拢了许多部族首领的支持。”
刘秉忠唯恐忽必烈不同意自己提出领兵北还之策,见此情形便马上又附话道:“大王,时下,内乱未平,不足以夺天下,若是让漠北王称汗,在漠北立稳脚跟,再想平内乱,只怕就更难了,为今之计,只有以开平和燕京为据点,全力打垮阿里不哥的势力,重新收复人心,稳固势力,方能再南下灭宋了。”
张禧和解诚深觉有理,亦表示赞同,苦劝忽必烈领兵北还,誓与漠北王争汗。
忽必烈想到在鄂州已经陷于僵局,若无张柔和董文炳南下之援兵,根本无法打开新的局面,加上即将入冬,粮草必定成为困扰,故而,虽有不甘,却还是当机立断,趁着未入冬之前,决意携兵北归。
刘秉忠等三人见忽必烈终于下定决心携王师北归,心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是,忽必烈却依旧神色凝重,他知道贾似道与自己乃是私下议和,是见不得光的行为,故而,此番领兵北撤还是顾忌宋军的追杀。
刘秉忠早就知悉领兵北归定有此患,这位老谋深算,眼光长远,行一步看三步的老谋士早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忽必烈在说出北还忧患之后,刘秉忠当即说道:“大王无需烦忧,老臣早就想好了声动击西,暗度陈仓的计策,必保王师安然返回开平和燕京驻地。”
忽必烈问道:“不知,将军有何妙计,愿闻其详!”
刘秉忠解释道:“北归之前,我们扬言要孤注一掷东进临安,并派出前锋部队一路东进,宋皇天生胆小,若由贾似道在一旁煽风点火,宋皇必定会下旨将宋军主力调到到东边,到时,我们在走到东边一半之际,突然领兵折路北还,再留下一小部分人马在东路桥负责断后,便可成功躲过宋军追杀。”
张禧和解诚觉得此计甚妙,忽必烈亦觉得可行,便将此事交由刘秉忠全权谋划负责。
刘秉忠将计谋说完后,他还特意向忽必烈提起一人的重要性,那便是贾似道,忽必烈不明白刘秉忠何意。
刘秉忠是个眼光长远之人,此次与贾似道交涉,他意识到,南宋若继续由贾似道做大,必定祸延全国,所以,在他心中,早已经为蒙古谋划了一盘大棋。他向忽必烈问道,
“不知大王对贾似道作何看法?”
忽必烈不屑地说道:“他虽贵为南宋丞相,但是,在本王眼里不过是个玩弄权术的奸佞小人。”
刘秉忠摇头道:“大王不该如此看待贾似道,毕竟,此番,若无这种奸佞小人,只怕我们也不可能诸事进展顺利,能够使敌人变弱的人从另一面来说却是我们的朋友。”
张禧和解诚不太明白刘秉忠的意思,而忽必烈却似乎明白了刘秉忠的意思,两人对视一眼,君臣的默契便已经达成。
刘秉忠继续说道:“贾似道是个极度贪财恋权之人,听说,他此次统管鄂州战局,便在暗中拉帮结派,俗话说,‘欲固取之,必固予之。’若是我们为贾似道铺就成功之路,好让他立下大功得以晋升,依着贾似道的德行,三年五载便可把持南宋朝政,大王细想,若是由此等权臣把持着南宋朝政,他日,大王结束内乱,再领兵南下,岂不如虎驱羊。”
张禧和解诚听完刘秉忠进一步的解释方才恍然大悟,亦对刘秉忠长远的眼光感到佩服,忽必烈深表赞同,也暗自佩服刘秉忠的谋略。
“那将军准备如何帮助贾似道立功啊?”忽必烈继而问道,
刘秉忠犹豫了片刻,似有顾虑,却最终还是说道:“东路桥易守难攻,但是一定需要有人断后,拖住宋军,若是大王留下一百多残弱老兵断后,并装作是大部队的样子,并事先告知贾似道,让贾似道领兵夺取东路桥,我们再装作溃败而逃的样子,那么贾似道便可将夺得东路桥,击溃我蒙古大军作为幌子邀功请赏。这既卖给贾似道一个面子,为后续合作打下基础,又可以助他上位,一举两得。”
张禧和解诚觉着此计精妙,忽必烈也并不否认,但是,他却听出了当中不对劲的地方,这也是刘秉忠犹豫的原因。
“为何留下一百多老弱残兵?”忽必烈厉声问道,
贾似道回复道:“这一百多人必然要付出血的代价,不然,贾似道空口无凭,无法取得宋皇信任,再说,断后一事,无论怎样都会有人牺牲,何不”
未及说完,忽必烈便怒道:“将军又不是不知道本王带兵之道,本王决不允许你这么做。”
刘秉忠并未对忽必烈的责骂感到怨愤,他反而觉着欣喜,因为,只有这样的君王才配自己倾力辅佐。
“既然,大王不忍,可是,无论如何,断后一事,必定要有军队负责,死伤在所难免!”刘秉忠据实说道,
“既是如此,又何须特意安排老弱病残之兵,安排一队正规兵马即可。”忽必烈严肃说道,
刘秉忠知悉那断后之兵必是不能存活,此番必须迅速撤并北还,那些老弱病残之兵无疑会拖累全军行进速度,故而,刘秉忠才想到此策,他也早已经做好到军队安抚劝说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