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在乾隆年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当官的也收保护费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张力生意做的那是风声水起,可是这小子不知道自己现在已经被人盯上了。(更新最快读看看小说网)十里铺这个小镇隶属昆明县的管辖范围以内。因为昆明县不仅是一县之地,还是州府、省城所在地。所以这个昆明知县平日里当的非常憋屈。按理说这县太爷应该是一县之父母官,可是在整个昆明城里比他大的官多了去了,他又哪敢放肆。因此这个昆明知县一向就非常难当,有门路的官员是万万不会看上这个位置的。

    此时昆明县的县令名叫吴友志,今年53岁。这位县太爷是浙江杭州人,5岁蒙学,16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可直到51岁才中了进士。

    清朝沿袭明朝旧制,以科举选拔人才。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

    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了。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

    接下来就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请记住读看看小说网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这是第一种乡试。接下来是会试。会试是紧接着乡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乡试是头年的八月份考完,第二年的二月是春天,到京城考试,叫“春试”,这就是会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贡士,贡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会试考完以后还要进行第三场考试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按理说这吴友志中了进士之后应该马上能够当官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整个大清朝的官员这么多,但官职实缺却比较少。毕竟这些实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家官老爷当的好好的,谁没事愿意轻易让位啊。等了整整一年,又上下打点了一番,这吴友志这才好不容易外放到云南昆明做了一地知县。

    本来以为自己四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现在该是自己一展抱负的时候了。没想到头上顶着那么多的大菩萨,这吴知县的心情可想而知有多郁闷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这千里当官,只为吃穿!既然在昆明城里这县官当的不容易,那就只能多捞点好处了。上任不过短短一年,这吴知县就已经捞到了好几千两的白银。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战果也算不错了。在老家杭州一带,他已经托家里的管家去买一些田地。要知道这些年为了供他科举,家里头的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的。现在好了,苦日子终于过去了。

    对于张记货行,吴知县早就有所耳闻。毕竟张记货行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生意,他自然不会不知道。按照正常情况,张记货行既然已经做到了这么大的规模,那每年都应该孝敬一些银子给这位县太爷。这也就是所谓的潜规则!但张力这家伙毕竟只是一个商场新丁,发家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