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PS:本篇中提到的都是真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接下来,杨伟开始介绍天朝的机娘研发历史。百度搜索读看看)
“我朝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机娘的研究。”他说道,“根据刚刚解密的机密档案显示,我朝对机娘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50年代,我朝航空工业的先驱,“天朝导弹之父”钱学森院士于1956年初,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的《关于建立我朝国防航空工业的意向书》(注1)中,就已经提到了机娘的作用。于是,以太祖毛讳润之为首的我朝第一代国家领导班子,做出决定,成立由钱老负责的特殊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从表面上看,主要领导我朝飞机、导弹方面的研究,但是实际上,这个委员会所领导的研究机构,真正负责的只有一个项目——那就是建立在“雪绒花”基础上的信息操控技术和机娘研发。”
“相比我朝,米国和苏维埃红色帝国的机娘研究要比我们早得多——根据钱老提供的情报,实际上,运载原子弹进行世界上首次核打击的“伊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注),实际上就是机娘。而苏维埃帝国在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雅克-1战斗机的基础上制造出的莉莉娅·尼古拉耶娃·利特娅维科同样活跃在苏维埃卫国战争的战场上,她击落的纳粹战机数量,已经超过了苏维埃帝国空军所有飞行员的总和。”
“可笑的是,”此时,杨伟突然冷笑了一下,“机娘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但是米国和苏维埃帝国都没有意识到,而是任由我朝获得了这种跟核武器一样的战略级高端武力——实际上,米国的机娘作战研究最主要的基地,就是加州理工学院——而学术上的带头人,正是钱老和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读看看小说网)而米国之所以没有在机娘实战化上投入足够的力量,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米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机娘的全新作战形态,仍旧局限于旧有的作战方式——也就是机娘在飞机形态下的战力。据钱老本人讲,当初鬼畜李梅(注3)见到伊诺拉·盖伊之后,曾经不屑地问了一句——“这东西能带几吨燃烧弹?”因为在战机形态下,机娘的战力仅仅是比量产型飞机要要强一截罢了,跟她的成本完全不匹配——因此,米国认为机娘没有实战价值,直到现在仍然只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没有在实战化这条路上更深入地走下去。”
“那么,苏维埃帝国呢?”一名常委问道。
“同样可笑的是,苏维埃帝国也没有意识到机娘的价值——而且还是在“白百合”——也就是莉特亚维科在卫国战争中战果丰厚的情况下的。当时的苏维埃帝国领导人,“皮鞋帝”赫鲁晓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核武主义者,在当时的苏维埃帝国,所有武器的研究都要给战略核潜艇和核导弹让路——机娘,也不例外。不过,这位皮鞋帝的犯二,还是给我朝带来了很多好处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苏维埃红色帝国援助我朝的156个工业项目中,同样包括“雪绒花”信息操控技术,以及衍生出的机械化聚合信息生命体研发项目。在苏维埃专家撤离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基本完成,而剩下的部分,也被钱老从米国带回的技术所弥补,甚至超过了苏维埃原有的技术——。不得不说,我朝能抢在米苏两大超级大国之前,获得这一真正实用化的高端战力,真的是因为天佑我朝,两个对手全都麻痹大意了啊···”
“那么,机娘到底是怎么体现出“高端战力”的呢?”天朝空军副司令何为荣中将问道——在此之前,他对718工程的了解,仅限于歼-20(注4)。
“各位首长可以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