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逢年过节的时候,什么春联呀,灯笼呀这些家伙事都得自己解决,所以对于这糊灯笼的手艺倒也是比较拿手的。^非常文学^当然,这孔明灯和一般的灯笼倒也还是有些区别的,不过主要是体现在身量轻巧上面的,结构尽量简单,作支撑的篾片尽量的剔的轻薄。同时,为了能兜住更多的热气,体量也要尽量做的更大些。
虽然理论上,在相同表面积的情况下,越是接近球形体积就越大,但实际上要做成球形的话,所需要的肋条就更多,反而就更加增加重量,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采用正方形的造型结构最为简单,同时也最轻巧。
原本赵成也觉得这孔明灯制作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小巧的热气球而已,可是这实际的制作起来,却还是遇上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这孔明灯的原理倒是简单,可是在如何解决热源的问题上还真是有些麻烦。在上一世所见街边卖的孔明灯上,这原也是好解决的问题,无非是用些铁丝裹了棉花浸上油脂即可,又轻巧又好用。可是现在赵成要自己制作的时候才发现了难处,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棉花,倒是可以用麻丝代替,虽然效果没有棉花好,倒也凑合。关键是这个时代别说是铁丝,即使铜丝也没有的,根本就还没有金属拉丝的工艺!这样的话要用什么来支撑燃烧物呢?
难道说真得用麻线在下面吊一个瓷碟子来放燃烧物吗?这样的话,重量可就增加太多了,虽说并不一定会导致难以起飞,但至少会影响到孔明灯的飞行高度和上升速度呀!
用什么好呢?赵成思虑着渐渐就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愣愣的望着身旁的油灯出神。有什么东西是耐热又轻巧的呢?在这个材料匮乏的时代原本只是个芝麻绿豆的小事却变成了大麻烦,看来这冶铁的事情真的要加紧了,毕竟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钢铁都在材料界担当着挑大梁的角色。
可是眼下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虽然自己现在手上也有些钢铁了,但是这钢铁拉丝的事情也不是一般的活计,在现在这个条件下,想要拉出铁丝来,别的不说,至少肯定是赶不上明天晚上的事情了。
这个年代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其实也不是太少,性能也不算是太差,这是这些材料多半都来自于自然界中的各种有机材料,比如说各种木材,各种动物的筋骨皮胶一类的。这些玩意其实性能都是不错的,只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耐火!偏偏这孔明灯下面托燃料的玩意也不需要别的什么性能,反而正是要耐火。看来已是半会想不出什么别的好办法,只能是先凑合着用用小瓷碟子了。
这同样的夜晚,虽然烛火价高,但是没有睡觉的却也不是仅仅赵成一人而已。在邯郸的赵王宫里,正是烛火通明歌舞升平。
赵成是不知道烛火的价值,可是这赵王宫中却有的是人知道烛火的价值的,只不过这样的在寻常老百姓眼中珍宝似的玩意到了王宫中和垃圾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了。/在这种以天下之利享一人的时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远远不是一个天壤之别所能形容的。在这样的时代,出了秦国以外,个诸侯国几乎可以说都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财富都掌握在那少数的贵族手中,而出生低贱的人,几乎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和门路。就算是赵义那样的以门客之身出头的,一般来说本身也不是一般的小民百姓,而且最终也不过是这些贵族的依附而已,平时看着光鲜,实际上根本没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根基,荣辱也不过是在主家的一念之间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人才都纷纷流向秦国的道理,对于那时代的寒门士子来说,几乎只有秦国才是出头之地。
其实王宫虽然豪富,往日也很少如此大张烛火的,一般也只是供给赵王一人娱乐而已,像这样弄得整个大殿灯火辉煌的时日从前是绝不多见的。这也是从
长平之战失败后赵王养成的毛病,在中国从古就有这样的毛病,凡是不论过程,只讲结果,而且动不动就讲究个牵连。
说起来赵括在长平战败,完全是整个国家各层面的整体决策失败所致,尤其是情报搜集出了重大纰漏。当时不要说是赵国,就是整个山东六国的情报收集得出的结论都是秦将白起重病不起,即将一命呜呼,不然别说是赵国,就是整个三东六国,谁敢跟秦国叫板!
要知道白起是什么
人物,那时人类有史以来
第一战神!注意,是第一,绝对不是之一!而且
第二到
第十的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白起一个人的战功!在那个时期,白起在整个天下完全就是一个“专治不服”的主,其一生大小战事全胜,而且从来不捡软柿子捏,比如魏,比如楚,挑战的全部是号称当世最强的对手!就是赵括在受命之初也是说过非白起不惧也,从始至终,根据他得到的情报,所面对的不过就是王龁而已,即使到最终战死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是败于白起之手。
可是不管怎么说,毕竟这次长平之战败的实在有些太惨烈了,不要说什么举国震惊,就是天下都为之震动!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都没有过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过这样的败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来说,终是要有一个背黑锅的人。
在中国一向都是人死为大的,可是这一次,赵括虽然那身先士卒的死了,依然背了两千多年的黑锅,足见这黑锅之大之重!尤其是此战刚好是赵王中途支持赵括换将,这就很难摘的干净了。虽然没有人敢于公开指责赵王,让他出来背这个黑锅,但是从出了这事之后,赵王总感觉臣下们看自己的眼神总有些说不明的鄙视之意。所以从此赵王就不太愿意在朝会上面对臣下了,慢慢的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摆到晚宴间和几个亲近之人一起单独处理了。这样既不用再面对那些鄙夷的眼神,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下论事倒还有一些特别的松快之意,渐渐的孝成王赵丹竟有些喜欢上这样的感觉了!
今日这样大张灯火,自也不是他赵丹一人行乐而已。说起来赵丹虽然算不上是什么英明神武的君王,也没有废寝忘食的勤勉,但说到荒逸淫乐却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今日这宫宴乃是为了给苏代洗尘接风备下的,同时也不免有为将来的举措定个章程的意思。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