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听了卓逸夫的谏言,曹操陷入沉思:“没有答复的三县可能正在观望,如果自己能够守住陈留,那么这些人必定会纷纷来降,可若是情况危急,那么这些便会倒戈一击,至于另外两县抱着什么心思便不得而知了。(读看看小说网)”
正在这时,夏侯惇突然上前一步:“哪里来的如此多圈圈画画,区区两千人马,某家只需五百本部军士便能将贼首生擒活捉。”
自从亲手处决了手下将近三百人,夏侯惇对卓逸夫的怨恨可为滔天,此时正要抓住机会在兄长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校尉一职拿回来,同时证明卓逸夫的无能,让兄长彻底看清,这卓逸夫就是一个纸上谈兵之人。
夏侯惇话音未落,曹洪同样拱手站立:“洪亦愿往!”说罢瞥了卓逸夫一眼:“区区两千贼军便将卓校尉吓住了吗?如此胆小,还是快快让出校尉一职,免得站着茅坑不拉屎,耽误其他兄弟的前程。”
卓逸夫眉头一皱,却没有说话,只是抬头看着曹操。
曹操想了想:“牧僚所说在理,子廉元让所说也不错,如今我军新立,正需要一场漂亮的胜仗鼓舞士气,同时狠狠震慑一下周围窥视之人,使其收起贼心。既如此,曹洪、夏侯惇听令,命你二人各领一千人马,剿平逆贼。”
“遵命!”曹洪夏侯惇插手侍立高声齐喝。
同时,曹操看向曹仁:“此战透着蹊跷,然我军急需一场大胜稳固人心。”说到这里,眼睛微微眯起:“此战胜后便是举义军之时,在此之前必须打一场胜仗以震声威,所以此战决不可退缩,子孝你领一千人马垫后接应,以防不测。”
“今夜三更造饭五更启程,你等快去准备。”曹操摆摆手。
三人各自离开后,曹操转头看向卓逸夫:“我知牧僚心思,如今整个陈留各自为政,尤其逃离的五大士族,已经与我曹孟德成为水火之势,然而仅凭几家势力难以与我抗衡,在这些人看来,一旦我巩固陈留政权,第一个收拾的必定是这些曾反抗于我的氏族,与其被灭族或被驱逐,还不如将陈留拱手让与其他诸侯,最起码还有个立足之地,保一族富贵。(读看看小说网)因此,必定会拉拢外援。”
“而陈留的情况恐怕也是其他诸侯最愿意看的的结果,如今陈留可谓无主,周边诸侯必定存有攻取之心,进而扩大自己的地盘,再加上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不用想都知道,周围诸侯必定很愿意前来剿灭我。”
“所以才说此战乃是关键,我等必须展现出一定的实力,让所有诸侯知道,就算能剿灭我曹孟德,也要让其残废,如此一来,周围诸侯互相制衡,我等才能在夹缝中渐渐壮大。”曹操将一切看得非常透彻。
卓逸夫点点头:“战肯定要战,不过子廉元让求功心切,我担心会贪功冒进,中了贼军之计,如果此战一败,我军锐气受挫,军士必定人心涣散,毕竟我等乃是新军,军士之间还没有忠心可言,也没有多少归属感。”
听了卓逸夫这些话,曹操不禁点头:“牧僚所想周到,军心士气对于新军来说就是一条命脉,绝对不容有失,不知牧僚有何计策。”
曹操心中清明,对于曹洪夏侯惇与卓逸夫之间的矛盾了然于心,不过这也正是曹操乐意见到的结果,毕竟如今手下军士大多是曹洪两兄弟与夏侯惇两兄弟的本部人马,唯有卓逸夫所掌握的是降兵,如此一来,两方势力可以勉强互相节制,如果这些人真个一见如故,那曹操恐怕才要夜不能寐食不安心了。
“元让子廉对我心存误会,此事我不便直接出面,只能侧后接应,况且降兵数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