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那些诸侯的心思秦煌没有那个精力去猜,他现在,一方面要忙着处理各种政事,另一方面,则要安抚那几位国术家,他们都给秦煌说了几次,希望能早日回去。(读看看小说网)
貂蝉也一直躲着秦煌,据府中婢女说,她到了鸿胪卿兼左中郎将蔡邕蔡大人的府上,说是与蔡小姐切磋琴技。
秦煌黯然,想了半天,决定带着自己的弟弟秦武去拜见蔡邕,顺便,把貂蝉接回来。明天中午就要离开了,说好了要带她一起去。
国事有诸位大臣相帮,兼着有贾诩和李儒这两个高人相助,秦煌觉着,至少比自己任性胡来要来的好。所以,也就不甚担心。
到了蔡府,自有仆役引秦煌秦武两人去拜见蔡邕。
一番寒暄之后,分宾主坐好,蔡邕问起秦煌的来意。
秦煌指着自己的弟弟:“蔡公,我这弟弟,被我带到这里,荒废了学业,所以,我想让他败在您老门下,学些经世之学。”
“经世之学?可是取经世致用之意?”蔡邕颔首,看了看秦武,有些皱眉,“霸先,你弟弟学过哪些经典?《论语》可曾通读?学的是古文经,还是今文经?”
“这……”秦煌看了看秦武,“蔡公说的这些,他恐怕一点都没有读过。”
“不,《论语》我读过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秦武高声说道。他看着对面那胡子长长的,眉清目秀的大叔,有点好奇,这就是蔡邕?
“谬矣谬矣!”蔡邕有些为难的看着秦武,“句读错了,而且,读经史典籍,须得用雅言!譬如这句,就应该这样读!”
他抑扬顿挫的读出了两句话,音调优美铿锵,可秦煌和秦武却听得茫然。
秦煌拱手道:“蔡公,不怕你见笑,我弟弟学的东西与你们这里的东西大相径庭,所以,我才会让他来拜在你的门下,从头学起。还望蔡大人多多费心。”
蔡邕默然不语,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
秦煌又道:“其实,我今天来,一共是五件事,其中,两件私事,三件公事。”
蔡邕终于开口了:“愿闻其详!”
秦煌这才给他解释起来。
所谓的私事,一则是让自己的弟弟拜蔡邕为师,二则是为了接回貂蝉。(百度搜索读看看
“这公事嘛,其一,是请蔡大人你延请天下博学之士,前来长安,研究我华夏学问。”
秦煌早就有这个想法,趁着现在天下还没有乱到以后王粲见得那个“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地步,将华夏的优秀文化给抢救出来。
“蔡公你也知道,如今是乱世。无论是饱学之士,还是经史典籍,都受创蒙难。远的不说,仅衣食一项,他们许多人都是无以为继的。长安现在还算稳定,至少衣食无忧。”
秦煌长揖一礼:“所以,请蔡大人牵头,把他们,和他们所藏录的典籍带来长安,大家济济一堂,共同修缮。”
蔡邕大受震动,他知道秦煌说的是真的,他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下了此事。
“秦司徒,我答应你!不过,你也得给我方便!我需要足够的人手和钱粮!”
却见秦煌笑眯眯的拿出了两张批条,一张是给蔡邕十万石粮食的批条,一张是让蔡邕调用人手的批条。
“蔡公,你持我批条去找贾诩贾文和,他自会与你处置!这事儿咱们就算揭过了!”
秦煌早就留下了一批粮食藏在自己的司徒府,不过,貂蝉要随自己去,所以,他把掌管的权限交给了贾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