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style="BORDER-RIGH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TOP: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LEFT: #a6ccf9 1px dashed; BORDER-BOTTOM: #a6ccf9 1px dashed"> style="BACKGROUND-COLOR: #e7f4fe"> style="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60%;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blue>
|
不过,此事秦煌早就想过一番说辞,倒也不惧。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读看看小说网)
“诸位将军,诸位大臣,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汉室颓丧,战乱不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谁能告诉我?”秦煌看着他们,眼神很冷。
“以本官看来,是朝廷亲小人,远贤臣,桓灵之时,宦官外戚为政,互相攻讦,先有党锢之祸,后又十常侍之乱。”太仆赵岐自得的说道。
“不,赵太仆说错了,在本将看来,是因为朝廷不公,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并且朝堂诸公专心内斗,无心国政。”李傕意有所指,“譬如凉州,连年战乱,我西凉军为了抵御外寇,平定羌乱,有功于国。但是朝廷却连军饷都不发给我们,逼我们以劫掠为生。后来董太师受十常侍之召,进驻洛阳,事先就告诉我们,朝廷这次要是再对我们不公的话,我们就靠自己的手去抢!这才铸成大错!”
“无稽之谈!”蔡邕冷声斥道,“我看,是朝廷选材有问题,察举制不合时宜,世家大族晋身有道,寒门黎庶求告无门!董卓虽然暴虐,但是,他给了那些寒门黎庶一点希望,这才是为什么最开始大家都支持他的原因。但是后来,他知道了,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撼动世家大族的特权,这才铤而走险,铸成大错!”
下面众人炒作一团!
“诸位,我看,你们根本没有找对原因。”秦煌好整以暇,看着他们在那吵。
“那你说什么原因?”李傕怒道,“痛快点!”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天下的百姓吃不上饭!吃不饱饭!吃不到好饭!”秦煌大声吼道。顿时,全场哑然,只剩下秦煌一人在那高谈阔论。(读看看小说网)
“若以土地论,人均占1亩以下可称黎庶,1亩到100亩可称寒门,100亩以上可称世家。看看这大汉的朝廷,当官的有几个家里不是人均田亩超过100亩的?这大汉所有的人,又有多少人连1亩地都没有?”
“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但是,大汉的朝廷却翻了个个,弄成了社稷为贵,君为轻,民次之。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相互攻讦;寒门人才辈出,但无有进身之阶为了自己的权利,或投身军旅,或做乱世之谋,以乱中取利;黎民百姓却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知希望何在!黄巾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恐怕比我清楚!”
“这天下,若分为10成,世家大族占半成,寒门占一成,黎庶却占八成半。但是,土地却完全相反,世家大族占八成,寒门占一成,黎庶占一成。”
“所以,吃不上饭的百姓,要么造反,要么自卖入世家,要么成为流民,剩下的就只有死路一条。就说你们西凉军手下的兵,有几个不是这样的?”
秦煌说的口干舌燥:“所以,要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其他问题解决得再好,全是白搭!我就算有办法让长安不乱,让天下人都尊奉天子,但是,三辅之地的百姓没有饭吃,他们还是要反,还是要抢!这天下的百姓,吃不上饭,吃不饱饭,吃不到好饭,就要造反,就要抢!”
“凭什么你们天天鱼肉,别人天天只能糟糠野菜?陈胜当年怎么说来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点,你们认不认?”
堂下默然,谁也没有说话。
良久,赵岐开口了:“为之奈何?近几年北方天灾不断,战乱频生,安心务农的人十不存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我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那也变不出粮食来啊!王允还说,他手里还有什么亩产七石的良种,简直无稽之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