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高科技霸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一章 英国公使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一章英国公使     李天成认为,在陆上不宜与日本人产生大规模战争,日军不会像国内军队那样,打不赢就向振**投降,他们会选择死战,打起来将是一个**烦。(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现在只能通过解决海上一战,威慑住日本,让他不敢再轻易冒犯南京军政府的控制的地区,主动退却,就可达到此次战争的目的。     而李天成对于日本不断增兵山东也产生了很大的忧虑,日本陆军的战力不可觑,他们在国内已调动陆军多达十几万人,准备派往山东和天津、河北等地,加上他们扶持的北洋军,一共会达到二十万人以上规模的陆军。     日本已与袁世凯达成了协议,为北洋军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为其训练军队,扩大北洋军的规模,和北洋军一起防卫中国北方领土,日本国内的运兵船还在往天津运兵,他们计划之中,前期要往中国去一共十三个军团,将近十五万人的兵力,这个规模的兵力是振**所难以承受的。     对于日本不断增兵,袁世凯也表示了反对,根据此前他与日本人达成的协议,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军队人数不得过五万人,而且仅限于山东、直隶南部地区,其它地区则不允许日本军队进入。     但急于求助日本的袁世凯此时也受到日本人要挟,日本根本就不理会袁世凯和清廷的反对,继续肆无忌惮地向华北增兵,袁世凯和隆裕太后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日本人为所欲为。     日本实际上是利用了目前中国的混乱局势,和清帝、袁世凯有求于他们的软肋,达成了对袁世凯和清廷的要挟,让他们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起初日本人还只是以撤出军队,放振**北上来威胁清政府和袁世凯,此时却已毫无顾忌,因为他们的军队已完全有能力控制住北方局势,再保持着伪善的面纱已无必要,此时是可以用拳头来说话的时候了,清廷和袁世凯若是不服软,日本人将会用拳头敲打他们几下,令他们软下来为止。百度搜索读看看更新最快最稳定)     在南京,军政府在上海战事起半时之后的下午…左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向各界声明了振**对日本开战的决心和信心,号召全体民众鼓起勇气,支持振**的这次军事行动,并坚称振**有能力取得战争的胜利。     各大报纸随后也纷纷刊登了这次战争的消息,做出了各自的评论,大多数报纸都对振**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少数报刊则表了自己的隐忧,担心振**只是逞一时之勇,认为振**对日军并无优势,振**所拥有的远程炮火,日本依据克虏伯大炮的加强版已展开研制,很快就会有了生产远程火炮的技术,也会生产出来,用于中国战场。     为对付振**的直升机,日本也在欧洲技术的帮助下,研制出了一种四十毫米口径的口径高射炮,这种炮火源于日本海军使用的快装填和射的口径火炮,利用这种法国研制的快火炮为基础,日本人结合德国人研制出的高射炮技术,已开出一种可以对空射击的高射炮,专门用来对付振**的直升飞机,估计在一两个月之内,这种高射炮就会投入战场使用,而他们此时也在将口径加农炮改装成高射炮,只不过是它的射和射界都不足,难以有效对付直升飞机,但却不失为对直升机的一种威慑。     对比振**和日军战斗力之后,有些媒体布了悲观的言论,认为此一战将会使得局势陷入另一个泥潭之中,日本会借机再次从中国获取更多的索赔和利益,对于这些悲观言论,军政府表示驳斥,宣传在南京军政府执政期间,宁愿战斗到最后一名士兵,也绝不与日本签订有损国家主权的条约。     李天成此时正在南京总督衙门内办公,原江苏总督刘坤一的办公署归他使用,他的住所也搬到了总督府内,有两个连的士兵负责总督府的保卫工作,其中有一个是李天成自己的警卫连。     “李先生,英国公使朱尔典从北京赶来了,他正在外面会议室等候。”蓝文虎敲响了办公室的褐色花梨木大门,然后向坐在古典造型檀木椅上的李天成汇报道。     李天成正低头着申报上头版头条杨紫茵写的评论,杨紫茵此时已回到上海,可能受到了李天成的影响,她这次的评论显得比较激进,不但坚定支持振**对日本开战,而且声称必须要强有力地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号召全体国民起来对日本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日本这个嗜血民族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侵犯和不可战胜的。     当然杨紫茵的评论此时已加入了一些李天成的因素,李天成托付她的评论要着重于鼓舞民众的气势和精神,让他们读了之后都热血沸腾起来,积极地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这次战争之中、广造舆论,使得全国都出现支持对日战争的热潮,也让日本人看到,中国的民众在渐渐觉醒,他们不再是只会睡觉生孩子的愚民,日本人要与中国开战,将不再是面对某个中国政府,而是面对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他们手中的武器,在心理上给日本人造成一定的威慑力。     “请他稍等片刻,我马上就过去。”李天成早就和朱尔典约好,是朱尔典主动提出要来南京会见他,所以立即抬望了一眼蓝文虎,点头会意道。     随后李天成便放下报纸,离开座位,走出了古色古香、有一股子浓郁卷气的办公室,沿着宽敞的走廊,朝十几米开外的会议室走了过去。     一到会议室门口,李天成便看到里面坐着一个金黄色头的中年男子,正是身材高大,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的英国公使朱尔典,他旁边还有一个偏瘦的华人翻译官,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的样子,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公文包,正在与朱尔典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两人表情看起来比较严肃。     李天成现在已习惯了穿着军装办公,每次会见来客也都是一身戎装示人,而朱尔典和华人翻译则都穿了一套标准的黑色西装,显得也颇为干练的样子。     “你好,李天成先生,我是英国人朱尔典,特来与您会晤,请多指教”朱尔典见李天成到了门口正往里面走进来,面上带着微笑,顿时便站了起来,往前走了几步,伸出手去与李天成握了一下,然后便客气地用蹩脚的中文说了一句,但眉宇之中却带着一股子英国人特有的傲气,这股傲气一下子便被李天成捕捉到了,但他却没有太在意,只是不屑地瞥了朱尔典一眼。     “朱尔典公使这次前来南京有何贵干,我可不是中国元,公使大人怎么会有空来到南京要与我会晤,有空你应该去紫禁城找隆裕太后或是去找袁世凯才对?”李天成早已猜到朱尔典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