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八十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0章】间距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的一生极尽坎坷,仕途之路几起几落,满腹愁怨无人能诉,迷茫中兀自彷徨,只吟出“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但最终他明白,黑暗的官场容不下一个生性旷达的苏东坡,自己也可谓“天上谪仙人”,鸿鹄岂可久与燕雀争!于是,他找回天性,“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回归沉静,过着飘飘欲仙的生活。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难重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世人独爱苏轼之词,秦唐亦然。读尽苏轼平生,在知晓红尘的同时,保留…份出世的超然。

    读李清照,独到的“怎…个愁字了得”!每一篇都没有矫情的掩饰,仅仅是黄花堆积的憔悴,梧桐细雨的寂寞。幸福的日子仅有一瞬,剩下的只是“三杯两盏淡”。曾使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小船,竟也会“载不动,许多愁”。难道,她只能“人比黄花瘦’’吗?

    不,她的骨子里,也充满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傲气,只是在那个悲剧的时代,这傲气纵然没被“雨打风吹去”,也无处施展了。唯有哀婉,如涓涓细流,淌着心事,楚楚动人。

    李清照,寂寞了一生,也凄美了一生。

    读辛弃疾,便觉有些无头绪了。这其中,有“马做的卢飞快,弓知霹雳弦惊”的征战豪气,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幽静田园,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的满腹愁思,也有“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的散漫不羁……然后猜测,也许辛弃疾的一生,既有壮志雄心、身经百战、报效祖国的自豪,也有超凡脱俗、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洒脱吧。

    那真可谓是“传奇”了。

    宋词,一个传奇,一一个凄美的传说。宋朝,即使落寞,也孤芳自赏着亘古不变的凄美。

    而秦唐对于人文历史的思考,其实也并不仅仅是从诗词方面去思考的,而更多的时候,似乎更喜欢从一些经典的文学典籍之中去思索。比如,他对于那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便有着独特的理解。

    李逵作为一个水浒人物,深受历朝历代国人的喜欢,曾有人誉之为“梁山第一好汉”。在今日山东境内的梁山上,塑着一条梁山好汉,这好汉不是晁盖,不是宋江,也不是武松,而是黑旋风李逵。李逵真的值得人们如此喜爱吗?

    在秦唐看来,李逵虽然做事率性,对老娘至孝,对朋友讲义气,是水浒世界里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如果一想到他那倏忽挥来便血肉横飞的两把板斧,一想到他在宋江面前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弟弟——其智商充其量是儿童水平,他就怎么也让人爱不起来。然而。不管你爱不爱他,这个人物身还是很耐品的:一方面,他是梁山精神恶的一个象征,另一方面他传承着中国传统美学中丑角的审美功能。

    梁山精神包含多个侧面。既有替天行道,也有快意思仇;既有理性追求,也有感性冲动。

    在《水浒》里,李逵做事的动机主要是非理性的快意,遵循的是快乐原则。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快活”: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秦唐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秦唐杀得快活”。他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竟仅仅是为了快活!综观《水浒》。李逵最大的快乐就是杀人。

    在梁山好汉第三次打祝家庄时,李逵的嗜血病再次发作。李逵到宋江面前请功:“祝龙是兄弟杀了,视彪也是兄弟砍了,扈成那厮走了。扈太公一家,都杀得千干净净,兄弟特来请功。‘宋江因此而抹去了他的功劳,可是,“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秦唐杀得快活。一’由此可见,李逵之杀人只是跟他的“快活”有关,其嗜血成性已到何等地步!从李逵的身上秦唐们还依稀可以看到宋江的榜样黄巢的黄巾军的影子。公元880年,黄巢军队进入长安。<资治通鉴》记载“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无独有偶。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听说李自成攻占了北京后,便气急败坏地血屠成都。因此,李逵的嗜杀便有了代表和象征意义,他所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的这种非理性|行为,既是人类生物本能之一兽性的集中释放,更是国人封建劣根性的一种变态体现,值得人们深刻反醒。

    从美学意义和角色的艺术功能上看,李逵是个丑角,其脸谱当是个大花脸。他和其同类张飞、程咬金、孟良、牛皋等一样,虽不会是一部作品中的主角,但又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如果没有了这一系列的人物,这类作品便少了一大半的鲜活。

    《水浒传》中,李逵和宋江是作为一组相对照的形象来塑造的。一般说来,这种对照实现了作品的两种艺术功能:一是对比,使红脸的更红,黑脸的更黑.有利于突出人物的类性特点;二是李逵这类莽将形象又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喜剧趣味,特别是体现了民间的审美趣味。中国民间文学十分强调趣味性,李逵等莽将的滑稽之举,则是这种趣味原则的集中体现。

    上午的第一节课已经开始了,秦唐不想打搅正在上课的同学们。于是他就一个人坐在教室外的花池边,嘴里咬着一根草棍晒太阳。这时候一位任课老师从他的身边经过,秦唐站起来,说了声:“老师好!”那位老师愣了一下,随即嗯了一声,心里却说,“秦唐这小子今天发什么神经。”

    第二节课间休息的时候,秦唐来到李晓然的身边。他一把将李晓然同桌的那个男生揪到一边,然后坐到了李晓然身边。李晓然根本没理他,只顾低头看那张刚刚考完的数学卷子。秦唐用手指轻轻的敲了敲桌子。

    “那个……李晓然,咱商量点事……你看行不?”秦唐磕磕巴巴地说。

    李晓然抬起头,仰脸看着秦唐因为想讨好而在脸上挤出的难看的笑容。

    “我和你没什么共同语言,你最好坐到一边去。”李晓然毫不留情地说。

    “那个……你看……那个……”秦唐一紧张居然忘了该说什么。

    “你到底想说什么?挺大个人了,咋话都不会说呢!”李晓然见他磕磕巴巴的样子更加的看不起他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备用站:www.lrx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