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域逆乾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九十三章 联席会议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说:“古人敬其名,则无有不称字者。”

    虽然名在有字之后,成了敬、避的称呼,但同辈之间,还是可以称名,顾武炎在《日知录.同辈称名》中说:“古人生不讳名,同辈皆面呼其名。”而对长辈,偶尔可以称名,这可见《礼记.曲礼上》:“父前子名,君前臣名”,郑玄对此的注为:“对至尊无大小,皆称名。”

    战国后,逐渐形成了名只能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同辈之间多称字。而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就只能称字。因为这样的习惯,称名逐渐有了卑称的含义,而相对的,字就有了尊称的含义。

    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为什么“指名道姓”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了。当然,指名道姓在今天主要说的是不顾场合的揭发、暴露、对号入座,与原意已经有了些变化。

    当然,如果与人面对面的时候,直呼其父辈、祖辈的名字,那就更加不敬了。《唐书.杜甫传》中就记载了杜工部,有一次赴严武的宴请,因为喝高了,不小心叫了严武父亲严挺之的名字,惹得严武大怒,几乎招致杀身之祸。

    而名作为谦称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大量可见。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称总是称“亮”,而别人称他是称“孔明”或“诸葛孔明”,区分清楚。而《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有一段孙权和陆逊的谈话,评论了当时诸人。对周瑜称公瑾、张昭称子布,称字表示尊重;对已死的刘琮称名字不避讳;对于不在场的曹操,当时没有开战,而且关系不算太差,称孟德;对刘备,虽然当时蜀吴在开战,但毕竟是妹夫,所以还是称玄德。唯有关羽,荆州开战前、开战后,孙权都一直称关羽或羽。明白了吧?为什么关羽必死于吴手,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

    当然上面说的习惯也有些例外。例如,君臣和师生关系中,君称臣,老师称学生,也多称字表示尊重。例如刘邦曾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就是称张良的字“子房”以示尊重。而直呼其名也不一定表示蔑视,关系极熟的时候,就可不拘此礼。

    另外,有些正式的场合,会使用名字连称,这一般是先名后字。例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有“鲁国孔融文举、山阳王粲仲宣。”

    称字为尊,在千年的礼仪中,也有变化。称字示尊,因而大量的场合中称字表示尊敬,所以有渐用渐滥的趋势。清代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说:“古人敬其名,则未有不称字者。自宋人多著别号,于是有卑幼不敢字其尊长之说...遂不复以字行矣。

    


备用站:www.lrxs.org